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方面 > 正文

老年人不能过度医疗的原因

  1. “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2. 怎么理解“医者不能自医”?

父母九旬,还健在,未必是好事”为什么许多人相信这个谬论?

这个问题,不是谬论。老人过于长寿,真不是好事。

如果您家财万贯或名垂青史,当然可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大声呵斥芸芸众生。

因为在您的眼中,乡村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炊烟袅袅,黄发垂髫,怡然自得,诗情画意。

老年人不能过度医疗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丈红尘,四世同堂,五世相欢,何等幸福

同样的乡村生活,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

炊烟散尽,桌上是中午的残汤剩菜,何来诗情,哪有画意。

老年人不能过度医疗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位老人,刚刚去世不久,他生于一九二O年。

老人,有四子三女,却有两人,先他而去。

长子尚在,八十有余,生活难以自理

老年人不能过度医疗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次子,三子,都过世了。老人只能随幼子生活。

但只有这个小儿子没成家,光棍一辈子,是个酒鬼。

老人最后瘫在床上,将近两年。

有的人之所以这样说,其实心里是对父母的嫌弃,觉得连累他们了,觉得打乱了他们自己的正常生活。我能理解他们的牢骚和抱怨,毕竟面对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付出的很多,但我觉得,这决不能作为嫌弃和虐待老人的借口,父母养我们小,我们给老人养老送終,是理所当然的,不能推脱的,人,都有老的那一天,都有病的那一天,都有需要晚辈关心和照顾的那一天,将心比心吧,如果你老的时候,希望孩子怎么关心你,怎么孝敬你,那么,也麻烦你,对自己高龄的老父老母,多一些责任,多一些担当,为自己的晚辈,做个好的榜样。

怎么理解“医者不能自医”?

我是中医

干了二十年,从门可罗雀,到现在整天不停,深深体会到,脑力劳动的疲惫,比体力劳动更难恢复。

而且中医很容易让人上瘾,遇见疑难杂症,必须追根究底,弄清楚不可,否则你就当不了中医,更难说名医了!

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很多中医都是累死的。

有的人说,干嘛不歇歇?

医者仁心,真心不忍拒绝等了你一上午的病号!

黄元御、倪海厦、承淡安…等许多中医名家,寿不过五十,何故?

一方面,真正试过走心治病和不断精进医道的人,就能体会”殚精竭虑“这四个字怎么写。

二方面,比如倪海厦先生,有见解,敢说敢做,但个人感觉他似乎偏于强调术的层面?过于强调用针用药,而很少有对身心的引导?而这一块才是根本,否则所谓的病愈,也只是暂时。病人反而依赖针药,为所欲为。若医者忽略引导病人改习气而只一味以医术为患者的习气欲望保驾护航,或许有违天道?

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人,也受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规律的制约。人的寿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医疗条件和水平只是其中之一。其实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个人如果不遵守人的生理规律,长期透支身体,即便他能得到高水平的治疗,也无法弥补对身体的损害,再加上遗传等先天因素对人的健康与寿命的影响也很大,就会出现医疗条件与寿命不相称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清代黄元御是很典型的例子,几部医学著作过于耗费心血,使他五十多岁就去世了。这里只是简单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道理,我并没有考证过上述几位大医去世的原因,并不是说他们都属于这种情况,何况他们当中有的寿命也并不算短。

其实,一位医生的价值,一位医生是否成功是不能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的。医圣张仲景也只活了六十多一点,却以一部煌煌巨著光耀千秋,成为中医的擎天一柱,以至于有“一部伤寒医天下”的说法。比起那些只知道保养自己、爱惜自己,只知道自己延年益寿而不知传播医道的人,他们的生命才更有价值。就像网友们所说,他们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照亮了中医传承的大道!上述三位大医无论是在医术上还是在医道传播上,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留给中医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