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了很大的下降,如果出门在外,不管是他人和自己,要谨记“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并不是老人不该被冷落怠慢,而是从老人的健康出发,关心和爱护他,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而影起麻烦。
七十不留宿,老人年龄大了,大部分人对自己原来居住的环境已经熟悉,在自己家中居住,就是有一些年老产生不好的夜尿频繁、痰多咳喘等处理也很自主,如果居住在外会引起主人的忽略而自己处理上的麻烦,此外,居住环境的变化,老人也可能睡得不安稳,心理上的变化也可能心脏、血压等异常,这对老人的健康是危险的。
八十不留饭,年过八十已耄耋,牙齿少而消化能力弱,宜吃清淡稀软的食物,客留他处,主人为表尊重之情,一些老人禁忌鱼肉荤腥重油盐的食物,主人不了解而盛情款待,极有可能因饮食而发生不该发生的老人意外身体伤害***。
至于九十不留坐,九十以上的老人身体机能更差了,已不适宜久坐,适宜的片刻能承受,大多数已躺椅或床上休息为主,出门在外,又怎能象有在家里方便呢!
和我们这里说的:五年.六月.七日.八时是一个理。指的是人五十岁一年不如一年.六十岁一月不如一月.七十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八十岁一个时辰不如一个时辰,难保随时有个闪失,因而做客也罢.串门也罢,主人有担不起的干糸,闹个莫明其妙的事对谁也不好,有自知之明的人一般也就只呆在自己家.不管你身体多硬朗,小心没大错。
在古代,老人"三不留",所谓"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其实它是指古代医学不发达,健康长寿者少,正所谓"七十年年死,八十天天亡,九十分分钟钟见阎王"。
为什么?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了七十岁,说明已经很不容易了,是前世积德行善所得回报,还不说你能活到八九十岁了,那时候你能活到八九十岁,简直是天方夜谭之事,再加上古代人医学不发达,人到七十来病基上就见阎王了,古代人一般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工作辛苦,生活艰苦,营养保健跟不上,人到了七十已老态龙钟,弯腰驼背了。
所谓"七十不留宿",一般是指七十岁老人留宿客家不方便,上了年纪的人晚上夜尿频尿急,次数又多,再加上老人对客家环境不熟悉,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上茅坑需自己点火掌灯,身边又无亲人陪伴,生怕地滑跌倒摔跤,也怕掉入茅坑,再加上人老了,身上小毛病诱发大病,身边又无医生及时救治,如果酿造老人不幸病逝,那就影响亲戚关系,弄不好还要赔上一副棺材才行。
所谓”八十不留饭‘,人到八十岁,一般消化功能已减退,一无牙齿,二无消化能力,天天面对客家主人的大鱼大鱼,弄不好还喝上一口酒,正所谓胃口大开,人吃了不消化,腹涨痛,喝酒高兴了容易引发心脑水管疾病发作,造成意外身亡,所以,八十留吃饭是件很尴尬之事。
所谓"九十不留坐",是指过去一般人家只有竹椅板凳,又矮又不结实,一般人到九十岁很难易坐矮板凳,一是怕他坐塌空了,摔到地上摔骨折或没了,第二个是怕椅子板凳不结实,散板造成老人家摔跤,第三个是那时候的人好客,喜吹泡黄豆芝麻热茶喝,怕呛到老人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了。
其实,到了现代社会,家居条件都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孝顺老人家,再加上现代医院多,医疗条件好,老人外出一般都有亲人陪伴,一般自身备有所需药品,所以,我个感觉到古代"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九十不留坐"已成了历史,不再适应于现代人的待人接物之风格了。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这是民间普遍流行的一句俗语。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是过了70的老人家,如果到亲戚家作客,亲戚就不要留他住宿了;过了80就不要留他吃饭了;过了90就连坐一会儿都不要留了。
二是老人一旦上了年纪,就要自觉遵守“三不留”的规矩。以免给主客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民间所说违背这一古训会带来不吉和灾难,似乎和我们的古制相冲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