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易消息:陇县一老人放羊打瞌睡14只羊没了踪影,陇县民警两天帮助找回,挽回损失3万余元。
10月15日8时,家住陇县城关镇穆家寨村78岁村民赵常保向东南派出所报称,自己的14只羊丢失。接警后,民警陈凯和辅警尹浩鑫迅速赶往赵常保放羊现场。经了解,赵常保10月14日下午在河堤边放羊时席地打瞌睡,醒来后发现14只羊都跑的不见踪影,自己找到天黑也没有找到,14只羊价值3万余元,急的他大哭了起来。
最后,两位民警经过两天寻找,找到了羊群。
看到这则新闻,我挺心酸的,也很悲哀。一位78岁高龄的老大爷,还要为生计每天放羊,他的精力、体力那能跟上活奔乱跳的羊群。如果在城市里,他这把年纪早就领着退休金,提着乌笼子,牵着宠物狗在公园散步,这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对于这件事,我有几点想法:
现在,农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我们这里经常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拿着铁掀、撅头下田干活。他们眼又花、耳又聋,走在路上叫几声都听不见。每当看到老人弯腰干农活,谁看了都心里不好受。现在的农民,国家给养老金,可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每月才领100多元,买不了几次菜,谈何养老。
农村老人没有钱既生活困难,又不待部分儿媳妇好脸色,活得辛苦又难受。若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涨到500至1000元,最起码能保证自已每月开销,这样哪位老人这么大年纪还干活。儿子、儿媳也对老人就孝顺多了,因为老人的养老金能补贴家用,他们吧不得老人健康长寿。这就是目前农村的现实,国家到了该重视的时候了。
《老年***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实施以后,没有在社会掀起学习热潮。特别是在农村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经常发生。让老人下地干活,放羊等现象司空见惯,已经见怪不怪了。由于老人体力、精力有限,可能出现这样、那样问题,放羊老人丢羊后的放声大哭就很能说明问题。
为此,我认为应该在社会特别是在农村广泛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使老人高高兴兴、欢乐愉快渡完余生。这,既是子女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职责。
随着西成高铁,渝兰,成兰铁路的开通,宝鸡的人流量大大减少了,农村年轻人去处地打工的人年年增多,城市缺发活力,农村男的素质低,随地小便懒惰成性,以后的发展只是越来越慢
宝鸡本就是火车拉来的一座城市。普铁十字框架已形成,未来还需修建一条南北通向或者更多高铁,让更多外面的人进来能留住、更多的企业来了能扎根。这样宝鸡才能更有发展前途,城市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宝鸡的未来环境会越来越好,交通也在改善,南北高速和高铁的贯通以及机场的建设都会使得宝鸡的明天更好。经济建设是关键,市上领导班子在投资、招商上要下功夫。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尤其在出口上要下功夫,只有走出去了城市才会得到提升。
宝鸡前几十年一直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是祖国中原和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在全国交通系统和工业领域一直有较大的影响。
首先近年来交通枢纽地位严重弱化,通往大西南的交通从西安兰州等地直达重庆成都 很优雅地绕开宝鸡。
目前宝鸡仅有一条东西向的高铁,机场规划多年没有进展;所以重新规划和定位宝鸡在全国的地位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尽快筹划南北高铁和建设新机场,这样可能会对提升地位有好的帮助。
工业领域已无昔日的辉煌可言,仅有的钛材、汽车制造和高速铁路配套及精密机床等技术可圈可点,所以要依靠庞大的工业基础,尽快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能力,或许在未来的全国领域或还有一点优势。
总之,宝鸡已经丧失了十年黄金发展机遇期,不管如何上项目和发展城市,要想回到以前的辉煌位置已绝无可能。
宝鸡未来的发展已经到头了,基本定型,未来三十年就是这个样子了。理由,第一,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军工企业,钛产业,稀有金属企业,没有活力,人浮于事。安于现状。小型私人工厂虽然几千个,基本上都是污染环境,高危订单量不稳定,饱一顿饥一顿,随时随地都有关门倒闭的可能。第二,大小房地产商对土地使用毫无规划可言,大兴土木,大建楼盘,空房太多,真正用于居住的不是很多,大量闲置土地五年六年摆在那里,演绎成常态化。房价价位炒的太高。有房的好几套,没房的一套都买不起。第三,打造旅游城市步伐太慢,进展不大,没有多少知名度。外来旅游团队游客太少,经济***带动性不强。第四,就业岗位有限,就业率不高,稳定性持续性短,大量隐性失业人员,不稳定人员过多,没有发展空间,造成大量人员外流,宝鸡技工服务于东南沿海,没有拉动本地消费市场经济发展。第五,没有引进大量外地企业,常住人口回流少,流动人口更没有什么希望。当然,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基础交通建设,物流业,汽车产业链做的不错,各大中小型,特种车辆都能生产。整体就是这样的,短时间不会有什么变化。一句话,宝鸡不适合年轻人就业发展,适合养老居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