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产业需要大规模持续投入,回报周期过长,利润并不丰厚,但是市场规模大,达到营收规模后,红利回报周期也长,如果国家政策扶持,企业追求长期回报预期,就可以规模化投入!
护理焦虑就像是悬在大部分家庭头上的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有的已经落下了,而有的正在来的路上。
现在的中年夫妇都是上有双方老父母,下有儿女长大成人,还有可能疾病突发***。当父母年迈不能自理之时,当住院生病卧床需要护理之时,当家里添丁需要月嫂之时,这些都是需要护理。要不家人自己承担,要不就请护工帮忙。
可是月嫂护工、养老护工、医院护工、家庭保姆相互之间通过一定的培训是可以转换的。像医院护工一天都不少于200元,外加二餐饭。保姆和家庭护工估计也不会少于4500元,月嫂更是万元起步。可是这种辛苦的活越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加入,据统计真正护工人数不到50万。而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就达到1.8亿,不完全统计需要护理的人数高达4000万,护工需求600万。价格也会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水涨船高!
而目前的50、60万护工只是杯水车薪,需要抓紧继续推出对护工的政策扶持。
10月23日,由卫生健康委、民政、发改、财政、住房、老龄办等多部门推出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也是在着力培养养老护理员,实现三年内培训200万的目标。
可是养老护理毕竟是一项既辛苦、又受气,还有可能要照顾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对于60后、70后的人群中还可以寻找到一部分愿意吃这个苦的人,可是80后中估计也会越来越少。如今培训200万养老护工也不过是江湖救急,根本就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安,随着老龄化越发严重,子女能够照顾的越来越少,护理工作将会越来越严峻。
那么银发经济的风口在哪里?这里就从护理的角度分析冰山一角!
其一,加强对养老护理的培训,从社会新人及保姆中进行培训。加大保姆类的工作由市场和社区来承担一部分。我们将会是参照日本式社区养老模式,加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物流、饮食、卫生、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配套。而要实现这种配套就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企业、医疗机构、餐饮服务等线上线下的企业配合,这些机会就是一个风口。
其二,养老人工护理不仅人数少,而且成本高,服务参差不齐。急需在机器人护理寻求突破,而这种护工机器人的需求也是十分庞大,加强对护理类智能化、机器人等开发更是一个银发风口。
其三,自然就是综合性的养老养生场所,通过集中式的养老或护理,可以极大地便于推出现代化护理手段和管理经验,并通过综合开发养生养老场所的方式实现银发经济新风口。
综上所述,养老护理培训是当务之急,可也不是灵丹妙药,只不过是江湖救急,不可能可持续推进。要实现护理工作不担忧,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智能等现代管理新手段,实现以机器人护理为主,人工护理为辅的新方式。更不是只有50、60岁的阿姨、大伯愿意加入进入,而是未来的护工可以是年轻人、大学生等更年轻、更高文化的人来参与。
这其中经受过专业系统训练的,有水平有职业操守的护工。缺口很大。
这其中还存在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看,无论是政府政策的支持,你直接投资回报率,回报周期,先有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越来越细分化的未来趋势。看似一个庞大的集体大蛋糕。但对于个体投资而言,风险已在增大。
比如这些年支柱性的经济发展支柱领域,房地产。对于现有的大中型的地产商,都早有规划或者早已开始布局实施自身集团化运作的养老保障体系。
对于社会性的,选择这个领域投资的,是需要慎重的。
医生作为技术人员,退休了就悄然退去,不需要再纠结工作的事情。没有落差甚至没有失落感,才是人生的赢家。
有些老中医,世代传承,始终舍不得退居二线,更别说退休了。他们满足于大家的赞誉,能够在有生之年多看[_a***_]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但毕竟人老,有些力不从心的。
富不过三代。通常作为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子女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但是,人的一生中能够赚多少钱已经是注定的了,赚多少钱就得花掉多少钱。对子女不一定是好事,可以啃老、坑爹。有的八九十岁还要照顾五六十岁的孩子:还房贷、还赌资……孙子也要管,这就麻烦了。
外科医生退休下来,除了和内科医生一样返聘外,经济各方面应该比内科医生优越。安享天伦之乐是没有问题的。内科医生则越老越值钱,后发制人,毕竟经验会更加丰富。
通常没有人会冒险请退休后的外科医生戴着老花镜做手术,眼睛看不清楚外加手颤抖。当然除了返聘回去指导工作,包括业务、行政等方面的事情。
要是退休前还兼有领导职务,其实也是以领导职务为主的工作,落差会很大的。手机电话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宣布退休居然都不响了!
医生退休,最好隐居山林。劳累了大半辈子,也该歇歇了。子女有子女的生活,不要操心太多。
医生退休后大部分人都沒有在家休闲,除非是有病的,医疗水平低下的,其它的不是被所在医院返聘,就是被社区医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返聘,而且待遇还不菲,本人就是三甲医院退休的副高,退休后连出国旅游回来没两天就被老家乡医院返聘了,儿女不同意也沒办法,因为故乡人聘请沒办法推脱,30重返故里为家乡父老治病也是一种晚年享受,而且人家给的待遇还不菲,这也是一种养老的乐趣。
我想大多数医务人员退休后,就不干活了!辛苦了大半辈子,肯定不想再做了。但是也有少数老医生退休后到一些门诊或者下级医院去挂职,其实也相当于半退休状态,因为那些诊所或者医院只是想沾他们的名气罢了,一般不需要他们干活的。
退休6年多了,做几件事:1.一周上两天班;意义在于:a.过一些集体生活,向年轻人学习一些现代知识,年轻人有活力,和他们交流可免去一些孤独。b.训练一下脑子,活动一下四肢,做一些得心应手的事,以防老年痴呆早发。c.所获薪酬可贴养老和家用。2.带教一下孙辈,享受一下天伦之乐。3.和老伴去自驾游,选好平稳路线,每4~5百公里玩一个地方,每次时间10天以内。每年1~2次,寒冬不外出。4.钓鱼,每次邀两三人一起。半天。5.回乡下住一住,种点花果疏菜。同时钩起儿时记忆。
医务人员退休以后如果身体还是健康的,我认为,还应该继续从事业务工作。我的看法是根据以下两个方面做出的考虑:(1)首先是对自己有利。医务人员在退休以前往往都从事着超负荷的工作,退休以后突然闲了下来,反到不适应退休以后的生活。医务人员退休前往往都有着深厚的医疗经验,退休以后在新的单位指导下级医生从事医疗活动,劳动强度不是很大,工资待遇又相对较高。挣些老本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能延长自己的技术寿命,这样退休前后的心理落差不会很大。(2)退休后继续医务工作对社会有利。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务人员积累的临床经验,是建立在病人痛苦之上的。这些医疗经验弃置不用,那将是社会及病人的巨大损失。病人到医院就诊,都希望有一个成熟的医生给自己看病。这说明社会对这些退休的老医生,是有社会需求的。
医务人员这种利己利人的退休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