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居家养老方面 > 正文

养老机构防灾减灾工作报道,敬老院防灾减灾简报

  1. 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2. 医院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3. 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4. 防灾减灾中心属于哪个部门?
  5. 防震减灾心得体会?

防灾减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

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救灾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重向应对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医院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养老机构防灾减灾工作报道,敬老院防灾减灾简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对医院的安全运营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突发***的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 提高医院员工对防灾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养老机构防灾减灾工作报道,敬老院防灾减灾简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 完善医院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

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

养老机构防灾减灾工作报道,敬老院防灾减灾简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际防灾减灾日一般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

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中心属于哪个部门?

防灾减灾中心属于民政部门管理。防灾减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国每年因地震丶洪水丶旱灾等灾难受到严重的损失,灾难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会造成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防灾减灾就是为把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防震减灾心得体会?

防震减灾心得体会

地震时避险措施避震原则:一旦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乱,***取就近避震原则。在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应就近躲避。在不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内,如能即刻跑出室外应及时逃往空旷地带,小心坠物。有利的避震空间: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正确避震姿势:趴下、蹲下或坐下,尽量使身体的重心降低,保护头部。

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头、颈、眼睛、口鼻。逃生时不可跳楼,不可乘坐电梯。在家里如果在厨房,要关掉煤气;可就近切断电源;就近迅速在安全地方躲避。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内,可蹲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序疏散。教室里,在课桌下或课桌旁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至开阔地带避险。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易燃易爆品仓库等。在野外野外遇到地震,迅速向空旷地带转移,避开陡峭山体,防止遭受滑坡、落石的伤害。海边遇到地震,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袭击。河、湖边遇到地震,尽快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避免遭遇地震可能产生的次生水灾袭击。

脱险后应该怎样做将灾情报告有关部门,前往附近的避难场所、临时救助站、广场。组织和加入救助队伍,及时救人;关注震情动态,掌握灾情信息;震后常伴有余震发生,不要贸然返回未经鉴定的遭受破坏的房屋,以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