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课程:
老年心理学与心理辅导、老年学概论、调查方法与统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人际沟通与礼仪、市场营销学、老年营养学、养老机构管理与实务、老年生活规划、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与实务、老龄产品概论、健康管理学概论等
本专业培养热爱老龄事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老年康复护理、社会工作、心理学、健康管理、机构运营管理等知识结构,掌握老年身心照护、社会工作实务、组织运营与管理等操作技能,适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胜任养老行业各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岗位。
谢谢邀请。
面向家长的教育一直存在,一直不系统,开办成学校的想法是可以有的,但现实生活中我却认为不可能。
1、开办面向家长的教育学校,教育对象当然理解为是家长。
从时间来看,就没人来上。在现今社会,家长大部分是员工,就是“996”工作的那些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工作时间长,再有老人加孩子的负担,实在不会有时间和精力来这样的教育学校学习的。很多孩子父母陪伴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无奈都扔给爷爷奶奶辈老人,这才是现实。你看看周围,正常执行国家双休政策的有多少人?占比多大?基层公务员事业编加班加点是常态,我们这里民企一月休息两天(四天算好的),一天9个小时工作时间,家务事谁来做?怎么有精力来上这个学校?
从人们的思想上看,也难有人当这个学生。我们平时信奉“树大自直”的理论,对孩子成年前基本是放任的。人们都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管管吃穿用度这些生活方面的事情就好。曾有个家长,因为孩子作业没做,质问老师: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你们怎么教育的?
这样看来,这种学校生源不好办了吧?开办还有啥意义?
2、开办学校主体角度来看,也不好办。
办这样的学校,主体是政府行为,那就是国办性质的。现在,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明确的投入,在成人教育方面也主要是学历性质的教育。老年大学属于福利性质的,但开设内容又不能适应。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智商不够,我想不到国家开办的必要性。国家层面是要求各学校开办家长学校的,像我们学校,就有家委会办公室,还有家长学校的牌子。每学期,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平时大活动等都有家长会,完成家长培训的职能。
办这样的学校,民办可行不?民企也要以盈利为目的,就算不盈利,前期场地费、教师等费用也不少,谁来承担起?家长就是不收费也难有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向他们收费可以吗?
……理由很多,题主可以想一想,但太阳升高了,该做啥就做啥吧,白日梦要不得。
很好的想法,学生教育效果,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教育决定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十分重要,过去都是通过家访和学生家长到学校个别交流的情况,有一定效果,但有局限性,老师教多个学生,时间有限。前几年我们学校举办过家长学校,每月抽一定时间,一般利用双休日,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参加家长学校培训,主要用自编的教材,向家长们讲一些怎样准确教育自己孩子的常识问题,包括怎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怎样正确进行批评和表扬,怎样和孩子交流沟通等等,家长反应良好。
有些家长还希望学校多开几期家长学校,学会有一个好家长。几期下来,全校学生的家长基本轮训了一次,有效地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密切了家校联动,对提高全校的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
事实证明,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是一个明智之举,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提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39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