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赵昚经常被认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得到如此美誉,他的个人品性为其加分不少,此外,南宋诸位皇帝也确实少有出彩的,除去最后的三个小皇帝,只有六个皇帝,高宗赵构因为胆小畏事,***岳飞而名声较差,光宗是个“疯皇”,度宗是个弱智,那么只剩下宁宗和理宗,宁宗也是碌碌无为之人,理宗的皇位来路不正,“端平入洛”被认为是失策,后期也怠于政事。综上一比,宋孝宗对外有收复中原的雄心,对内有恢复发展的政绩,确实称得上南宋列帝中的佼佼者。
第一,孝宗是一个克己谨慎的人。赵昚生于建炎元年(1127) ,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本来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宋朝百姓,只是因为高宗无子,才被意外地成为皇位继承人。但***之外,也有他个人的付出。宰相秦桧曾经试图压制孝宗,扶持高宗另一养子赵璩,高宗则甚至不惜以美色测试二人,孝宗凭借成熟稳重、克己尊礼而获得青睐。孝宗6岁入宫,34岁才被册立为皇子,36岁才即位,期间经历了长期的考验。即位后,高宗仍为太上皇,孝宗侍奉高宗十分恭顺,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的权力。
第二,他是一个志在有为的皇帝。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赵昚即位为皇帝,即位后立即召主战派老臣张浚入朝,并为岳飞***,大量启用主战人士,甚至不惜压制对自己有功有恩的老师史浩(反对北伐的主要人员)。第二年,即隆兴元年(1163),孝宗正式开展隆兴北伐,战争初期较为顺利,一度收复灵璧、宿州等要地,后因主将李显忠、邵宏渊的配合不利,导致先胜后败,最终和金国重新达成和议。首次失利后,孝宗并未气馁,在乾道年间曾再次积蓄力量,谋划北伐,只因将才缺乏,士气不振等原因而未成行。
第三,他是一个政绩卓著的皇帝。隆兴北伐失败后,孝宗一度将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在位期间,多有善政。在江南地区大量兴修水利设施,仅淳熙年间就有22541所,灌溉田地1000余万顷。鼓励农民拓展天地数量,开垦出大量梯田、沙田、涂田、圩田。为促进商业贸易,发行会子(纸币),发行量达到每界1000万缗,同时严厉打击伪造会子,保障商贸运行。在位期间,南宋都城临安人户增长50%以上,成为繁华的大都市。
宋孝宗赵昚是赵匡胤的七世孙,南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也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 宋孝宗赵眘称帝有着机缘巧合,上天选择了他,同时成全了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美名。
按说赵眘无论如何也和太子无缘,首先他既不是赵构的嫡子也不是庶子,而是赵构的养子。然而他却被赵构选为了太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赵构有个儿子,在金兵入侵时,由于一时疏忽没看护好,被金兵打死了。当时赵构很痛苦,不过庆幸自己还年轻,还有生育机会。
在靖康之乱时,泥马渡康王,赵构侥幸逃脱了金兵的追击。后来赵构在河南商丘登基称帝,创立了南宋。然而,安定下来的赵构却没有了生育能力。原来在逃难的过程中,他一时难耐寂寞,和一***厮混时,恰好一队金兵要检查,突然使劲敲门,一下子吓得赵构阳痿了,从此后赵构就“废了,”
Δ宋高宗赵构
眼看着香火难以为继,为了保住赵家的香火,宋高宗从老赵家后人中千挑万选,选出了一名候选人,即赵昚。
其实赵眘是个***儿,为什么这样说呢?本来赵眘做太子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赵构之所以选中他,也是赵家后继无人和无奈的表现。自从赵光义接替哥哥赵匡胤的皇位之后,后来的接班人都没从赵匡胤这一脉里选过。但是接下来发生的靖康之变改变了这个局面,也可以这样说,靖康之耻是南宋国耻,但对于赵眘来说,何尝不是机会呢?
公元1126年,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一鼓作气,攻进了宋朝的首都,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全部俘虏,同时还抓走了宗室、大臣、后宫嫔妃共计3000多人,这样以来,赵眘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而被赵构选为了接班人。
Δ宋孝宗赵眘
有道是好事多磨,宋高宗好不容易下决心立赵眘为太子,但他的母亲韦太后却喜欢一个名叫赵琢的人(据说赵琢也是赵构的养子)。赵琢从小在宫中长大,深得韦太后喜爱,所以韦太后想立他为太子。这令宋高宗十分为难,为了考验二人谁有帝王之才,宋高宗想出了一个测试的办法,他派人挑选了20名绝世美女,分别给赵琢和赵昚送去,想测测这两个人的人品和定力。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当宋高宗将这20名美女重新召回的时候,结果出乎意外,他发现送给赵昚的10个美女还是货真价实的处女,而送给赵琢的则已经不是了。通过这件事情,让宋高宗最终立了赵昚为太子。
其实,并非是赵昚的定力好,而是他有一个好老师史浩,此人深谙帝王之心,他告诉赵昚千万不要碰这10个美女,并且说:“这很可能关乎你将来一生的前程。”听了老师的话,赵昚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赵昚就这样赢得了宋高宗的青睐。
到了绍兴三十二年,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南宋军民的一致声讨,迫于压力,宋高宗终于将皇位让了出来,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赵昚才算正式坐上了龙椅。
宋孝宗是太祖七世孙,出名伯琮,因高宗独子早夭,于绍兴二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年二月被封为和州防御使,改名赵瑗。绍兴三十年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立为皇子,改名赵玮。绍兴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改名赵眘,同年登基,时年三十六年。即位后“躬揽权纲”、“勤于论相”。对外,力图光复中原,发动了隆兴北伐,虽然失败了,但南宋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改变了绍兴和议中的一些羞辱性条款。对内,裁汰冗官,整顿吏治,非常勤政,开创“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但其过于勤政,大小事务都由他裁定,臣下几乎失去了意义,这对南宋政局有负面的影响,并没有阻止南宋的衰亡。但孝宗在南宋一朝,已是最有作为的了,史称其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但在选择继承人上,犯了错误。孝宗与成穆皇后郭氏生有四子,长子与四子早死。次子庆王与三子恭王皆为嫡出,最终孝宗于乾道七年二月选择了“英武类己”的三子恭王(即光宗)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二月,孝宗禅位于太子,称寿皇圣帝,退居重华宫。光宗因其皇后李凤娘的谗言,与孝宗产生了隔阂,长期不去朝见孝宗。孝宗也因此非常郁闷,绍熙五年六月,孝宗崩于重华殿,年六十八。上谥号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庙号孝宗,葬于永阜陵。
总的来说,孝宗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3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