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居家养老方面 > 正文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历史

  1. 公寓式住宅的历史是怎样的?
  2. 为什么明朝时候有养老院和养济院,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些政策还有吗?
  3. 我国的养老制度是历史就有还是近代才出现的?
  4. 陕北废弃的窑洞有没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有何依据?
  5. 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有养老制度?

公寓式住宅的历史是怎样的?

什么公寓式住宅?公寓式住宅,一般来说,是相对于独院独户的西式别墅住宅而言的。

大多数的公寓式住宅是高层,标准较高,一般建在大城市。公寓式住宅的每一层内都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阳台等等。

公寓式住宅主要供中等收入的高级职员、政府公务员居住;还有一部分附设于旅馆酒店之内,供一些常常往来的中外客商及其家眷短期租住使用。公寓式住宅历史公寓式住宅最早是“舶来品”,相对于独院独户的别墅,更为经济实用。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期大城市的公寓式住宅都是高层大楼,每一层内有若干单户独用的套房,包括卧室、起居室、客厅、浴室、厕所、厨房等等。

我国早期的公寓式住宅已经具备现代城市单元式住宅的雏型。

建国前在一些大城市都建有欧美风格的公寓大楼,如上海的百老汇大厦、海滨公寓等。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建的这类住宅,其特点是一套单元内房间多,通常3~4间;面积大,每间14~18平方米;净空高达3~3.4米,厨房功能全。

但这种住宅与我国的居住水平不符,户型规模不符,以后逐步演变成几家合住,共用厨房的居住模式

目前,50年代的这类大房间公寓式住宅,从建筑设计形式上属于淘汰之列,但由于这类住宅建设较早,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水平高,又多位于市中心区,在住宅市场上仍比较抢手。

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历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类住宅室内空间大,可以通过内装修来增强使用功能。公寓式住宅有哪些特点?北京公寓式住宅特点1、健康、生态住宅强调人与自然的密切结合,注重建筑的自身性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为住户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为什么明朝时候养老院和养济院,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些政策还有吗?

我国最早养老场所的雏形,出现在奴隶社会。据《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这里的“序”和“学”就是夏商时代的最初养老机构,同时兼有教育下一代的职能。到了周朝,统治者也很注意对老人照顾,养老机构也和夏商时代差不多!但是此时的养老机构主要针对于学识渊博的人,平民老百姓还是养儿防老。

元朝时期,汉朝刘秉忠在上书中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赈济天下鳏寡孤独废疾者。至元八年(1271)在各路(相当于今地、州市)设济众院一所,至元十九年各路立养济院一所,供给一定粮食和柴薪,还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操作过程。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府县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同时朱元璋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除其一个儿子的所有徭役,而这个儿子要专职供养老人。到公元1480年,仅京城历年赡养的鳏寡孤独老人就有7500人左右

清代延续明代养老院制度,先在京城设立普济堂,收养年老贫苦的人,并要求其它地方***效仿。清朝乾隆年间,普济堂内老人每人每月供给粮食6斗,柴盐钱百文

尊老爱老是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希望我们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尊老、爱老、养老的风尚和氛围!

我国的养老制度是历史就有还是近代才出现的?

因为中国从部落文明开始就是定居的农耕种植文明,只要不出现什么天灾人祸都会在某一快地区长久定居,而农耕种植技术是在没有具体的文献记录,往往是经验丰富的人手把手、口口相传,而老人经历比年轻人多,积累的经验更为丰富。而且中国人是一个宗族观念很强的,所以中国古代年纪越大的人越受人尊敬。

和游牧民族不同,游牧民族因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恶劣,必须依靠年轻力壮的男人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所以游牧民族崇敬力量,而对老人基本上是让其自生自灭。

而随着时代的变换,新的国家政体的变换,中国国内的养老制度开始学习外国,养老制度开始纳入国家财政管理,由以前的家庭养老变成现在的家庭和国家一起养老。而年轻人工作时必须上交一定比例工资必须上交国家当养老金,这也是国家财政开源之一。而中国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陕北废弃的窑洞有没有超过百年历史的?有何依据?

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特有的居住建筑,至今在我国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等省仍有大量居民家使用。但是废弃的窑洞有没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回答肯定是有的,但是完整保留下来的,我觉得现存不多。陕北地区废弃的窑洞完整保留下且超过百年的更为少数,土窑废弃的大都以坍塌。

***用“窑洞居民”这一形式居住方式的历史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几经发展和地理位置与环境的因素,形成了各自地域独特、种类不同的窑洞形式的建筑物。

窑洞按照建筑形式分:庄窑(靠山式)、土坑窑(下沉式)、箍窑(独立式)等多种形式。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这里的窑洞多以庄窑(靠山式)、箍窑(独立式)形式出现,并且大多窑洞是以黄土为材,一种是沿着黄土坡开挖修建,一种是将黄土制成土培,箍窑。这两种窑洞一旦没有人居住,受风和雨的侵蚀,加上没有人打理,2-3年便会杂草丛生,10—20年就会坍塌。所以陕北地区废弃的窑洞完整保留下且超过百年的更为少数。

而山西地区在清朝中后期,由于晋商的兴起,很多富甲一方的晋商修建了更为坚固的砖窑或石窑(远看是房子,近看是窑)并且形成了大院形式,所以完整保存下来的比较多。

本人是米脂人,就举几个我们这边的例子:姜氏庄园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十六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村里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之久。

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去参观需要门票噢[捂脸]


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有养老制度?

我國养老制度在清咸丰开始出现了雏形,为晋商初創,仅存于商界,目的是为了竞争,能留住人才,制度规定凡在夲字号服务至老的掌櫃(经理和副经理级)分别根椐服务年限给予养老俸禄,到了光绪中后期在全國的商界中已形成了共同的规矩,此風一直延至民國。建國后的公私合使[_a***_]都成为了打工者,***为解决职工的养老问题参照這法则作了重新设计,设计的对像不再是经理级而是包括全体的在编职工,实行的都是企业负责制,则由企业按工人实际工资的法定比例提成,然后在到達退休年龄时根椐不同的工龄领取打折工资,称之谓退休工资。直至1992年國家建立社保制度,不再实行企业负责制改由社保单位全面负责,己经退休的老人他们都完成了缴费,但社保单位没有收到他们的这筆钱,***规定不能追缴由***買单,這就是所谓的视同缴费。视同缴费分成三類,上述为第一類,第二類是92年尚未退休,此时开始由社保收费,先前企业提成的不再追缴,亦为视同缴费。第三類是被企业正式接收的退伍军人和知青他们的兵役期和务农期***规定亦列为视同缴费。视同缴费是***为转制设置的桥樑,目的是为了平稳过渡,其已完成了使命,因此在今后除了特种人员如軍人兵役期之外,视同缴费已不再存在,也是说不再有视同缴费一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朋友包括有些退休老人认为实施社保之前没有缴费是认知的错误,他们在岗位上拿的是实发工资不是实际工资,這就是为什么他们感觉临时工的工资比在编者(基本工)高,临时工是拿的实际工资,因为企业没有义务为他们办理养老的緣故。养老制度是城市制度,和农村人是没有关係的,所以城市的政策和制度作为农村人没有必要去追根究底,即使搞明白了也沒用,因为城乡是分治的,永远记住,無论走到哪里天下都没有免费午餐,所有享受都必须付出在前。农村人不能享受城市政策,没有人为故意,而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因为农村经济不具备参与城市养老制度的條件,至今尚未具备。有些农村朋友呼吁要同等享受城市政策是不现实的,农村人享受的政策必须由农业农村部制定,政策基于经济,经济在未融合前,政策兼容完全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