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养老方面 > 正文

关于养老机构老人的提案

  1.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人群倾斜,有可能实现吗?
  2. 农村65岁以上的老农能''洗脚上田''吗?现阶段的条件达到吗?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人群倾斜,有可能实现吗?

本人十分支持政协委员的提案。

现在确实有这样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或者暂时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这样就人为的将这部分人拒之门外。

关于养老机构老人的提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些人生正值充满活力承上启下的年龄,是完全可以胜任做一番事业的。

热切期盼该提案得以通过,为这部分人的就业开启方便之门。

谢谢!

关于养老机构老人的提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不可能实现。

原文是:建议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现在这些委员不知道咋想的,都认为自己好聪明,尤其是在体制内,又想对体制外的事指手划脚,着实可笑。

关于养老机构老人的提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企业是要赚钱的,他用的人一定是要能为自己创造最大价值的人,什么“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难道老板是傻子?这点道理都不懂?

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优胜劣汰,不存在什么倾斜的。企业不是养老院,它的任务是为老板产生价值。事业单位呢?更不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论资排辈,反正谁年纪大谁狠,你再能干也没用,所以这位委员也建议不到事业单位上。

所以说我觉得他说的这个事只是空想罢了。

我们国家不是发达国家那种高福利国家,我们还在积累财富,那种按几下按钮就能赚钱的工作在中国的企业中实在是太难找了,有的话也是待遇很低,年轻人绝对是工作的主力军,过了35,体力精力干劲都不如年轻人,怎么和年轻人竞争?你说倾斜就倾斜?人家要赚钱的!

这个提议动机是好的,但是放到现实层面,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首先,不是所有的岗位都向35岁以上的关闭。有很多需要专业技术能力的,比如老师,40岁属于正当年,年富力强,比如医生,头发花白,胡子雪白那是备受信任的标志,很多专业领域,你不到一定年龄,人们都未必敢相信你的,有很多就是越老越吃香。

其次,为什么有的岗位会设定35岁的标准,因为这些岗位本身拼的就是年轻,就是体力。比如程序员,商场的一些服务员。你体力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下降,精力经历的事情太多也会随之分散,同等条件下,年轻人就是要做的比你好。

所谓的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倾斜,个人感觉意义不大,因为对于某个岗位来说,最重要的是匹配性,而不是年龄。如果你真的适合,不会有人硬杠你的年龄,企业要的是效益,而不是标准。但如果企业无法确定你是否合适,那么年龄肯定就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你是老板,你可能也会觉得:年轻人可能会更适合一点。

作为老板,如果你没得选,那么有一个算一个,年龄什么的,没有挑剔的意义。如果你有得选,那么你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比如年轻人会更好用一点。

农村65岁以上的老农能''洗脚上田''吗?现阶段的条件达到吗?

这个问题领导们都应考虑过了,看到有的已作部暑了,如土地流转,统一规划机械化耕作等,这对士地辽阔的地区是大有前景的,土地流转统一规划有利于实现老一辈们提出的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使多出的人力开发其它产业,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对山区些的田地不利于大机械作业,但小的机械,半机械能进行作业,这些机械65岁老农的后人是年青人,他们懂得这些机械使用,他们会替代老辈耕种田地的,但年青人对农业耕种知识还不够了解,时而又要进城打工,所以65岁以上老农还要言传身教后人,所以还不能“洗脚上田”。

根据我国现在农村农业人口来看,还没完全据备条件,还需要劳动,劳作养口,就我当地七十多岁左右的老农还在耕种自己的土地,可分为以下几点实情:

第一,劳动习贯了的人们怎想作几亩地,挣点零花钱,来解善自己的生活,现在在城市所有建筑行业还能看到许多农村老人打工的身影,这些习以为常吧!

第二,大部分农村农业人口还不很富裕,还没完全达到小康水平,部分老农民在家要带孙子和孙女,因为现在,凢乎全国各地的青年人都奔城打工,打拼,这就是现在,现实中的中国国情还没完善修养条件,谢谢!🍷🍷🙏🙏

农村65岁以上的老农,能不能洗脚上田,可能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相信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农户,有些不到65岁就已经洗脚上田了。

象我们内地边僻山区的农民,大部分65岁到75岁的老农,都还在下田干活。主要原因:

一是在四十岁左右大龄生育了孩子,孩子正在念高校,或者是没有结婚,对子女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正当用钱的时侯;

二是国家补帖的那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子女的经济来源也有限,提供不了多少帮助,要想生存,也只有卷起裤管下田;

三是手里撑控的养老金实在是太少了,或者是自认为太少了,不敢过早地去动用,只要还干得动就下田去干,努力争取不座吃山空;

四是几十年下田干活,己经养成了习惯,或者是不愿意跟随子女生活,在农村干活比在城市耍起舒服。干活是消遣,不是为生存。

农村65岁以上的老农,还不能洗脚上田,确实叫人于心不忍。但现阶段的条件,还不能全面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

因为农民的群体实在过于庞大,现阶段国家也还处于发展之中,各个方面都要兼顾,不可能舍弃其它,一下子给农村老人一个月六、七百元的养老金。也只有盼望发达,逐步提高养老金额,才有可能逐步洗脚上田。

子女经济比较拮据的,和还有子女负担的65岁以上老农,也不可能一夜暴富,改善条件也需要时日,指望一下子能够洗脚上田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