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制定有专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优待政策包括:
1、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对老年人予以适度倾斜。
3、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在保障“三无”老年人、“五保”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优先照顾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
4、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要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5、各地在实施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时,要照顾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7、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先为辖区内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提供1次免费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8、市公共交通工具为老年人提供票价优惠,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免费等。
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趋势相对应的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未富先老、未备先老、高龄少子化等问题并存,当前养老制度的保障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与老年人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能否有效应对老龄化趋势、切实满足老年人生存发展需求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老年人有尊严有质量生活、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有力支撑,也是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到国家、企业、个人等依法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中接受免费的或有偿的专业性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老年人口结构决定养老机构的需求,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5亿,占总人口比重高达10.85%;未来20-30年将进入老龄化加速期,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现存的居家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健康、安全、快乐等方面的需求了,机构养老模式将在养老行业占据重要位置。
2001-2016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及比重(单位:亿人,%)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养老院、社会福利院、传统敬老院、新型老年公寓和护理养老型医院。
养老院
这类的养老机构主要是针对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并且费用自理。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是属于自负盈亏的服务机构,绝大部分是民办民营。也有公办民营和公办公助的养老院。而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侧存在很大的区别。
公办:公办养老院有***资金补贴,属于社会福利机构,收费一般比较便。但是由于我国的急速老龄化和我国养老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的矛盾,有很多体系制度的缺失导致了公办养老院出现“一床难求”的现状。
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现有的养老院中公办性质机构所占比小,唱主角的是仍是民营养老院;其二是养老院布局不够合理,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都是集中在城市人口集中的区域,人口少的区域和农村这些地方的养老机构则寥寥无几,造成各区养老机构入住人数冷热不均;其三是公办养老院建设慢,如[_a***_]2014年出台的相关文件共规划53处养老服务机构选址。除2013年动工在建地块7处之外,(2014-2016年)用地19处中只批了10处,而远期(2017-2020年)计划用地为27处,最终能否落实还是未知数。
民办:一般民办的养老院在政策扶持和***的获取都不及公办的养老院,从而造成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会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而这部分老人的子女现在一般会通过网上的一些服务平台去寻找到合适自己父母的养老院,很多人就会通过“颐福来”这样专业的服务的平台去了解养老院的价格、特色、床位数量等基本信息寻找养老院。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通过360°全景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养老院的环境,使得找养老院就像找酒店一样简单快捷。
机构养老是指以专业性的养老机构为主要场所,将有需要的老年人集中在机构接受护理服务的模式。机构养老是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但是其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乐观。
养老服务机构是一项“高投入、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加上传统观念影响,许多老人不愿前往养老院养老,导致空床率高,加剧***。目前,降本增效成为养老机构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属于全托式养老,通俗讲就是老人入住养老院生活,接受集中且差异化的养老服务,在机构中老人的衣食住行得到照料,并依据自身的身体自理程度选择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 现如今,多数人的养老理念还相对传统,认为只有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彻底失能,或无法独自生活才会住进养老机构,所以现在机构养老人群的年龄多在75岁以上,以半自理、失能失智、失独、丧偶等刚需老人为主。 随着养老观念的不断更新,机构养老的对应人群年龄层也会逐渐降低,这类老人多半是不愿意麻烦子女,有一定经济基础,害怕孤独,希望体现个人价值,不抵触群居生活的老人。 阅读量0编辑
***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这一系列决定,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举措。
《决定》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逐步建立起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决定》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水平与缴费相关联,建立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统筹考虑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安全;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确保待遇发放;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养老保险基本参数是指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的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退休养老金时候的上年社会平均工资,每个年龄计发月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候的计发比例,这些都是养老金的基本参数,只有这些养老金的基本参数才能构成养老金的从缴费到退休待遇计算的一个完整过程。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方案设计》对基本养老保险不但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对各相关基本养老保险参数进行量化处理。
使用人口预期寿命和当地劳动工资水平(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两个基本公共参数来描述社会的保障状态和相互关系及设计确定其它各个参数。
用个人参加社会劳动年限和随时间自然变化的个人年龄来确定公民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两个基本私有参数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你觉得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你希望如何改进?其实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已经在2014年的时候进行了改革,那么它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当然还包括公务员单位的人员,建立了所谓的职工养老保险,当然这个职工养老保险,虽然从叫法上跟我们的职工养老保险是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就等同于职工养老保险。
所以说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纳养老保险的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设立完成10年过渡期以后,就是说从2014年到2024年这1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那么实际上所有的事业编制人员都被称之为新人,新人的计算办法,就***用和我们现行企业单位相同的计算办法来确定养老金的待遇,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养老金的并轨。
虽然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公务员单位人员实现了这个养老金的并轨,但从根本上来讲并没有影响他们本身的待遇,收入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再缴纳,机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缴费标准和缴费金额是比较高的,另外一方面那么实际上还建立了职业年金的制度,所以说从这些方面都保障了我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的收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正在努力向企业靠拢,未来将会实现无差别的衔接。并没有什么太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
为了配合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防止实施养老保险缴费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降低,国家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专门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相较于企业年金制度,属于顶格缴纳的补充养老机制。
对于2014年10月以前的缴费年限,由于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国家通过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予以发放过渡性待遇。
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都是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由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较快,相应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也增加很快。
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可能就是供养压力较大了。目前养老保险缴费是按照职工承担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16%。即使平均缴费基数达到8000元,一月缴费1920元,一年是2.3万元。可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一般缴费年限较长,养老金待遇较高,退休人员和在职缴费人员比例达到1:4才能达到基本的平衡,目前情况差不多是1:2。
由于《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当养老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有***财政予以补贴。2020年***财政补贴社会保险基金高达2.16万亿元。过去有***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发放退休金,实施社会保险缴费以后,国家财政弥补差额,也能够保证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持续稳定发放。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流动的养老制度壁垒已经打破,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员冲破体制的障碍选择更好的就业岗位,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3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