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济院顾名思义就是收养和救济的地方,也就是古代的社会福利所,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府县都要设立养济院,用以收留鳏寡孤独者,每年必须给予六石米以供生活。
为了鞭策地方官落实到位,在大明例的户律里要求:凡是鳏寡孤独、无亲可依者,所在地的官府必须将其收入养济院,若发现有符合收养资格但没有被收养者,官员杖刑六十,不符合资格但需要官府依时提供物资,而没有提供或供给数目不对者,判以监守自盗的罪名。
严格来说,大明养济院的存在,并不完全和现在的养老院一样,养济院的使用范围比养老院要大得多,不止孤寡老人,包括残疾、绝户者也有资格进入,且能入养济院者是需要审核的,要进入也不是易事,需要满足至少两个要求才行:一是不能自存,一是无亲可靠。
不能自存者就是说靠自己已经无法过活的人,包括自身残疾、家中没有丁力、带子寡妇等等,无亲可靠者则是没有亲戚可以投靠了,在朱元璋刚下令建造养济院的初期,只要满足不能自存一条的人,基本都能进入养济院,可是这种社会福利是需要国库另编预算的,时间一长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到建文帝时期,就开始加入无亲可靠这一条,对进入养济院的贫民审核也严格了一些,当然原本应该给予的粮米***也是照给,只是数量从六石米减为三石,这既是让收留鳏寡孤独者的亲戚家庭减轻点负担,也保证***可以正常收取赋税,不至于让收养家庭负担过重,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
自古以来,不管哪一朝代对孤寡者都是很重视的,春秋时期就有“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先进思想,国家要发展就必须社会要稳定,而社会要稳定就必须百姓有保障,所以自周朝开始,历代都有收养的政策和机构出台,除了明朝的养济院之外,自唐朝悲田院开始,宋朝有福田院、元朝有济众院、清朝有普济堂等。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悲剧的发生令人唏嘘,在这悲剧的背后,我认为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封建思想传宗接代的毒瘤根深蒂固,生了三个孩子导致家庭生活艰难,二是忽视产后妇女的精神健康,留下的后患;
刘阿姨一家在2011年便建成了三层的楼房,但是由于家境清贫,9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进行装修,也没有购置家具,现在就连门窗也没有,然而他们家却在这9年内生了三个孩子,大女儿8岁,二女儿3岁,小儿子出生50天,这是典型的不生儿子不罢休的阵式,能看出来他们家对传宗接代思想的固化,这也可能和当地的习俗有关吧;
试想如果他们当年生了大女儿后,将孩子将由老人照顾,夫妻二人一起外出打工,我想家里也不会如此清贫吧,待条件有好转后再想要个孩子也无可厚非,但正是顽固的封建意识,让他们家走上了越养越穷,越穷越养的死循环,可以说他们家这么多年辛苦的收入,绝大部分都花在养孩子身上了吧,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本诱因;
很多家庭其实都面临和他们家一样的情况,就是家中只有一个顶梁柱,只要倒下了那就是一个家庭的灾难和毁灭性的打击,可以想象,丈夫突然去世,家徒四壁,还留下三个孩子和两个老人,又没有挣钱能力,这样的打击谁都难以承受,如果她只带着一个女儿,那留给她的选择是不是要多得多呢?起码不会像如今的绝望;
结婚9年后终于得偿所愿生了个儿子,虽然她们家是三个孩子,但为了生儿子,这9年间她何止是怀了三个孩子呢?猜想肯定不止,可以想象这位妻子在这9年内遭受了多少委屈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这会给她内心带来多大的创伤,9年了,她终于盼来了她以为的好日子,可是祸从天降丈夫的意外去世,让她的精神彻底崩塌,她跳楼时有没有患上抑郁症已不得而知,但能想象她留下遗书,带着3岁的女儿而去,肯定是绝望到了极点,而她的精神是肯定不健康的;
类似的***还有:
2020年3月10日,四川南充一位33岁的单亲妈妈留下绝笔信"我实在熬不动了",绑着7岁的女儿跳江***。
2020年4月27日,湖南长沙37岁的女博士因产后抑郁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从顶楼跳下,丈夫痛哭,"我只要我的女儿,你为什么把她也带走?把我的女儿留下好吧。"
2019年4月28日,福建漳州28岁的母亲因为公婆的压迫、老公的无能、父母的不理解带着两个儿子跳入了江中。
2020年7月8日,广西南宁,一对夫妻争执,年轻母亲便把怀中孩子扔到桥下江水中,自己欲跳下但被拦住。
丈夫32岁很年轻突然猝死,装修这一工作是很辛苦的,装修不管哪个工种都很累,都是靠苦力挣钱
丈夫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再加上他的妈妈,刘阿姨常年累月有病,有病治病花钱不少。一个大家庭全靠他一个人挣钱确实太难了,惠州点工的话是300到400块钱一天,一个月的收入最多也就12000左右,两个女儿,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都需要花钱,还有妈妈治病花钱,开支太大,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房子9年了只是主体框架,看来生活除了开支没有一点多余的存款
观念守旧
惠州客家人很多地方观念还是比较老旧的,一定要生儿子才算完成任务,据我知道的,有惠州人为了生儿子,前面生了四个女儿,最后生一个儿子的都有,但是他们家庭条件还不错。可你们收入少又有3个孩子养,现在这社会养1个孩子都苦
妻子
她跳楼不是一时想不开,前两胎是女儿,第三胎才是儿子,可3个小孩经济压力更大,房子建成没修好,丈夫去世,加上才产后50天,那刚出月子不久,女人做月子很辛苦,很多时候会因做月子得忧郁症
孩子小很多时候没日没夜的照顾着,根本睡不好觉,睡不好觉精神差,做月子没人聊天或陪伴非常难熬的。这期间可能就有患焦虑症,会想很多未来的事情
我第二个小宝做月子的时候刚吸奶时很痛,痛得我恨不得不喂奶,搞得自己没心情吃饭,又要忌口,不能出去。晚上睡不好,白天没得睡,老公出去干活,孩子一天换N次尿布,一个人还偷偷哭过,想着自己究竟为了什么,烦时看手机电视就好过点
家里顶梁柱没了,一个女人要养两个老的,三个小的,何其容易呀,就是出去工作也非常难,再嫁有人会说闲话,家里3个小孩有哪个男人愿意接受,她太难,想想就可怕,她带孩子***就有忧郁症倾向了,身边的人因她丈夫去世也许没多关心或注意她的言行
***还原:
7月4日,刘阿姨32岁的儿子突发心肌梗塞,发生猝死离开自己的家人。而儿媳50天前刚刚产下一个男婴。事发后,儿媳心情一直比较低落,但并未向自己的丈夫表示过有轻生的念头。
7月7日,儿媳对刘阿姨说,“妈,你抱着宝宝,我去买几件衣服给孩子。”谁知这一去不回,下午两点多,得知儿媳竟然带着3岁的二女儿跳楼***了。儿子的猝死,儿媳和孙女的不幸,让两位老人悲痛不已,接二连三的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悲痛旁人无法体会!
事情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并鼓励刘阿姨一家要坚强的活下去。从这件事情发生我们除了难受,心疼,我们还应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核心,背后的的原因也值得深思。
从这件***我们不难看出是产后心理变化,再加上突发噩耗导致的悲剧。
产后妇女心理状态不佳屡有造成悲剧的发生,我想人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了。
儿媳产后50天,本是心理波动最大的时期,再加上要照顾几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压力,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的突然离去更是压垮了儿媳,一时间这种心理波动得不到调节,最后做出了这种令人悲痛的事来。
作为刘阿姨一家,没有及时的察觉儿媳的变化,没有及时的疏通儿媳的心理压力,我想更多是对于产后妇女心理状态不了解,受到的科学指导不充分引起的。
记得,小编爱人在生小孩的时候,出了医院,街道社区的电话就来了,问爱人的状态(精神和心理),后来更是亲自[_a***_]和爱人沟通,沟通育儿知识,不得不说这样的举动大大的减轻了爱人的心理压力。
这则悲剧,我想本可以避免,但遗憾的是没有及时疏通儿媳的心理状态,逝者已逝,活着的人需要反思更需要坚强的活下去。
丈夫猝死妻子带3岁女儿跳楼,到底是什么摧残了她们?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说起。
7月4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龙溪镇深湖村村民刘阿姨32岁的儿子突发心肌梗塞,心脏骤停猝死,儿媳50天前刚刚产下一个男婴。
7月7日,刘阿姨的儿媳带着3岁的二女儿出门,并告知刘阿姨是去给小儿子买衣服。下午2点左右,刘阿姨接到儿媳留下的简短遗言,随后儿媳带着二女儿跳楼***了。
既然这不是意外也不是他杀,而是***,那么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本身就会产生各种情绪,何况作为一个能够为丈夫生三个小孩的女人,面对丈夫的离世,难免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但同时这是最浅层的原因。看待一个问题,如果光看表面是不够的,必须深挖其更深层的东西。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龙溪镇深湖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如何?以下是百度百科给的数据:
人均收入7077元是什么水平?要知道,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186元,差不多是该村的3倍。
妻子可能不是当地人,但所谓门当户对,她能够嫁过来,说明她的家庭条件也就一般。
这样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的思想观念,它就好像一道符一样会封存人的思想观念,让人不谈创新,不再思考,过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日子。
广东惠州市博罗龙溪镇深湖村村民刘阿姨7月4日儿子突发心梗猝死,3天后儿媳带着3岁孙女跳楼身亡,留下8岁的孙女和仅50天大的孙子和两位年近六旬的老人。
贫穷
他们家非常的贫穷,虽然盖了一栋房子,但是没有钱装修,更没有钱买家具。
面对丈夫的死亡,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以后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丈夫留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个女人家根本就没有能力把他们养活,于是带着其中一个女儿“自行短路”。
封建思想
贫穷地区的封建思想,面对自己丈夫“死亡”,夫唱妇随,想不开跟着自己的丈夫走了,她并没有想到向社会求救,更没有想要坚强的活下去。
她没有想到要改嫁,因为在他们那个地方是改嫁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不过目前这件事情被媒体公开出来了,也得到了社会人士的支持,而且两个子女也申请了每个月1900块钱的贫穷救济金。
悲剧已经发生了,活着的人要更好的活下去。
从孝顺父母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老公不对。但是你要考虑你家是否有条件,比如房子是否宽敞。
老年人和年轻一代在一起住是有些不方便,饮食起居都不同。你要理解你老公,家和万事兴。你想说服老公一定要好好沟通,想一些折中的办法。如果你老公是个同情达理的人会同意的。加油!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也难也不难,说难,是因为凡是涉及到老人的事,都有点麻烦,说不难,是因为儿女本应该养老尽孝。但关键是你要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弄清楚了,你也就知道该做什么了。
首先,你为什么不把公婆接来同住?如果没有公婆,可以理解,如有,你为公婆做了什么?如果你觉得公婆不是你的父母,无需你去尽孝心,那么,你丈夫的拒绝就没有什么想不通的。
其次,你没有兄弟姐妹吗?如有,为什么你要接过来?是你家经济条件最好?还是就你一个女儿?如果不是,其他人做了什么?出赡养费吗?如只一个女儿,你父母平时对女婿怎么样?这也许决定了你丈夫的态度。
第三,如果你没有公婆,也没有兄弟姐妹,你父母平时对女婿也不错,那你丈夫的态度就有问题了。从另一个层面也看出他并不爱你,所以也不想为你分担什么,这样的男人,你觉得值得托付一生吗?
所以,将心比心,如果你一切做的都好,那就是你丈夫的问题了,你可以试着说服他,毕竟照顾老人是儿女的义务和权利,说通了,一切安好,说不通了,相信你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你老公如无父母,或有父母又不愿来与你们一起住,那是你老公的错。否则,就是你的错。如果你父母只有你这独女,財产也完全给你们家,你老公父母也不愿来你们这儿住,那也是你老公的错。否则,就是你的错。总之,你老公父母与你们是一家人。你父母与你虽是有血缘关系,在自从你嫁人后,他们与你们家已不是一家人。准确地说虽与你们家是最亲近的亲戚关系,但不是一家人。这件事情首先你自己要客观公正,且明白事理去对待。就比如医生看病那样,病症确准了,哪个医生来开处方都差不了大方向,只是有可能是不同品牌的药而已,其药效一定是差不多的。
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也要顾及到你老公的意见,老人住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出现矛盾,因为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不同,看法不同,所以为了家庭和睦,大家快乐,我建议,你可以在你家附近为你爸妈租一个房子,这样即方便大家来往,又保持一定的距离,我认为这样比较合适。
我有一个37岁的女儿,姑娘的想法和你一样,我告诉你,作为父母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姑娘在深圳安家16年了,大外孙12岁,二胎小外孙2岁半,住在龙岗大运会馆附近,5年前,在离家半小时不到的惠州买了一套两居室,罗湖还有一套姑娘女婿结婚时购买的新房,这两套房是他们提前准备好,双方父母随时可以到深圳养老住的。
姑娘生二胎的时候,姑娘女婿特地把罗湖那套房的租客解约了,打算让我把老二带满月后,就住在罗湖或惠州圳都可以,想看外孙的话,周末就接我们去她家,两年前我还不满60岁,身体状态好得很,我觉得离养老的日子还早着呢,离开熟悉的老家,定居深圳怎么也觉得不太习惯,小两口好说歹说,我还是回湖北了。
亲家两口子比我们要大几岁,去年夏天,姑娘女婿特地回东北,把两位老人也接到深圳,安顿在惠州那间房子里,每隔十天半月,带一大堆吃的和用品去看望一次,可没等到春节,两个老人就呆不下去,我猜,老太太肯定和我一样,不习惯这陌生的环境,也不愿意让后人过早地为老人分心。
之所以在回答你的问题前谈起这个经历,我想说的是,作为女儿,你有你的想法,父母也有父母的想法。
首先我要给你这份满满的孝心点赞,但我不支持你的想法,你老公不同意肯定有他的道理。因为你的问题没有定义前提条件,我只好从以下3个方面预测,以便供你参考,前提条件是,你们夫妻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住房条件宽松,不然就算你老公同意,往后的日子,麻烦事也多得很。
如果你们夫妻都是父母各自的独生子女,按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算是要接老人一起共同生活,还是应该先考虑男方父母,你总不能让你的丈夫落一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恶名吧,那无异于毁了他一生的名声。哪个男人愿意被人当作上门女婿呢,这样会让你的丈夫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说是不会被劝返,但本人前天在惠州被劝返过,原路来原路回,车牌还是广东肇庆牌。从深圳坪山回惠州大亚湾,也不让过,强行通过的话会被统一强制隔离十四天,费用自理。出高速口不会劝返,在省内出行就会要这证明哪证明,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还是不要出行。
没有,官方已经辟谣,但是来自以下地方:湖北地区,江西南昌,新余,上饶,九江,温州等必须强制隔离14天,不是疫区的不会强制隔离,我老公九江的,接到了房东和网格办电话,不让去,去了必须隔离,但是我觉得关键时期,能不去的还是再缓缓看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37383.html
上一篇
烟台机构养老怎么收费的
下一篇
老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