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养老方面 > 正文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搭配

  1. 为什么社区工作者没有编制热度却只增不减?
  2.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的“村”字会不会换成“社区”?

什么社区工作者没有编制热度却只增不减?

客观原因有很多阿,即使这是一个很累的工作角色,也有大把的人觉得这是个好工作。

社区工作者,在外人看来,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公务员的大门吧,毕竟,基层工作人员,在普通群众看来,不就是正规工作人员吗?

只要基层工作人员的性质不变,那么即使工资再低,没有编制,也会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搭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现在赚钱实在是太难了,特别是疫情期间。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很多上班族,个体户都失业了,不干活就没钱,这也没办法,人家开公司的也不是慈善机构,无法给你无偿发工资。

但是无论是社区工作者,还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却从来不必愁不发工资这个问题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搭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我所知,像这种岗位,只要你不犯错,不记过,那么只要你不辞职,在合同期内,没人会辞退你。

因为基层工作单位不像私企,在合同期内辞退你了,耍赖不赔偿也没多大事。

但基层工作单位不一样阿,还得讲究社会影响阿,所以就算没编制,它也是一个铁饭碗。

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搭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吧,国家有事,他们都得冲在最前面,但是拿钱的时候,也是实实在在拿钱阿。

因为同等条件下,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了。

最近几年社区工作的热度是很高的,一方面是民政部门组织部门开始大规模招人,另一方面则是报考人数不断增加

为什么要招人呢,因为基层太太太缺人了,缺年轻人,缺高学历的人,缺能干得了活的人。为什么缺人,因为事无大小,最后落实的全是基层,大事小事加起来,就是人不够,老人观念跟不上,技术跟不上,所以面向社会大量招人,以后随着精细化治理的推进,可能人才缺口更大。

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因为现在工作真的很难找。对于小城市来说,工作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稳定的,比如体制内,比如国企,一种是不稳定的各种私企。老一辈的观念是相对保守的,选择私企,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没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选择私企最大的特点是要么工资少,要么工资高,但有一点就是时间特别精贵,老板要确保自己的价值最大化,所以用人毫不手软。稍微清闲点的,工资跟不上,稍微忙碌点的,自己时间不自由。

还有就是很多小企业,没有五险一金,日常没保障,不知道工作能干多久,不知道万一自己有个意外,权利如何保障,充满了不安全感。巧的是社区工作者刚好属于一个相对中间的位置,它没有编制,但是可以长期做一下去;它收入不算高,但是有保险;它没有晋升渠道,但是在社区也有领导岗位。

折中之下,社区工作者就算的上是一个还不错的岗位,至少可以先考进去,随后再慢慢图发展

因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性价比对于某些人来说最高。就拿所属城市法定最低工资水平2000元来说,社区工作即便不轻松至少没有业绩压力,也不需要特殊技能才能胜任,上班摸摸鱼打酱油。工资以外的的五险一金加上的话总收入超过4000元,而且还长期稳定。

如果换在社会上同等工作强度的工作我想不会有第二个了。即便换做社会上不要任何技能的工作岗位一个月3000元到头了,还没有五险一金。每天累到你怀疑人生,说不定哪天就让你卷铺盖走人。

决定劳动力价格的从来不是劳动力本身,而是供求关系。热度已经说明一切,不服来辩。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的“村”字会不会换成“社区”?

个人看法,隨着社会发展,农村必须走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的模式。把村改为社区最好的选择,目前农村分散,很多村场偏辟,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通,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改为社区管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地形地藐,数村合拼为一个社区,一是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这样,对交通,对环境面藐,环境卫生,人文建设都极为有利。二是充分解决了农村土地***的大浪费,请实地考察一下,农村目前家家户户抢地建房,各自为政,互相争夺,***不断,这样的结果,高楼林立,却杂乱无序,不但土地损失,也严重破坏农村生态,村容村藐,环境交通,环境卫生。三是撒村建社区,首先有利于管理,其次充分解放土地,再则有利于农村医疗卫生,***互补,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优化。

就目前农村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城镇化势在必行。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或将属于某个农业产业集团的产业工人。到那时农村自然就不复存在了,至于叫什么?反正是不会再叫村。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中华文化文明不能抛弃。

一些现代文化人,总想把古文化改革一下,说他有知识,水平高只是奉承而已,如果把“村”字改为“社区”,那咱们是不是先得把“农村”改为“农社区”呢?岂不成了大笑话了,四不像了。

如下图,这个革命老区重点村,要是改了,成了什么呢?

“村”这个字的组词与应用,自古传来,其文化内涵丰富,蕴藏着中华文明史,多少诗人沉醉之中,描写了多少诗篇。

如“乡村,美丽的乡村我爱你。”这么一句,所表达的内容太多了,是相当丰富的。

目前,有人把“社区”二字看成是城市化文明化的一种体制,想着农村如果城市化了,想改一下,我觉得不必要。

人民公社期间把村称为大队或小队,那是历史性的一幕,后来不又更正了吗?

镇、村、寨、庄、铺等叫法是有讲究的,是从某个村落大小以及地理位置的象征性而定的,请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别动这风水。

人的名字是不能改来改去的,当然可以使用一部分笔名或别名的,比如:我在头条的笔名是“晋***”,实名是申安喜,实名是我爷爷给起的名字,千万不能改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要保存的,所以村字不能再改了,就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