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5.农村地区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可增加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和变更情况,及家庭成员主要健康问题,社会经济状况,农村家庭厨房、厕所使用,禽畜栏设置等信息。
拓展:
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3个部分,即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应用十分频繁,使用价值也最高。
目前新去的也就2000左右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前身是卫生室,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的综合、基本、便捷、连续、有效、经济的管理或实施行为的单位
时代在进步,世事在变化,纵观中国农村医生这个群体,也在不断的变化,主要分以下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农村成立合作医疗站,农村的初、高中毕业(也有小学文化的)参加短期培训上岗,一根针、一把草治百病的赤脚医生。这时期,赤脚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医疗,其次搞些防疫、预防接种以及健康知识宣传工作。由于医疗业务量大,下地干活相对比其他社员少,但挣得工分和大队书记、队长差不多,受群众欢迎程度高,自我感觉社会地位不错,所以很自足。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村合疗医疗站解体,更名为乡村医生,虽然挂着村卫生室牌子,但实际是个人诊所,医药政策宽松,当时农村人口数量多,就诊量大,村医的主要工作是医疗和预防接种,捎带做些防疫和健康知识宣传,村医比其他村民单靠种地收入的多。生活水平提高了,虽说辛苦,觉得很值。
三、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急剧下降(西北地区常住人口不到户籍人口20%),现在卫生室村医的主要工作是公共卫服务(慢***随访、填表)和健康扶贫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不准输液)只能是捎带。由于药品是零差价销售,贫困人口免一般诊疗费,医疗业务量本来就减少,收入越少;做公卫是人头公卫经费补助,其中给乡镇医院补助60%给村医补助40%,现在常住人口少,有些偏远山区公卫上门服务村医还要说好话,所做工作村民不理解,讨人嫌,工作难度变大,但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管理和考核,乡镇医院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在农村广大村医挣得钱少了,再发放不及时到位。眼看出去的人越来越富裕,自己收入不济,养老无望,陆续转行离开村医岗位。
其中有一小部分村医身居城中村、开发区、乡镇***所在地或城乡结合部,由于人口多,干公卫还是搞医疗,这些村医收入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33805.html
上一篇
养老机构疫情应急措施方案
下一篇
老年人医疗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