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打浦社区位于上海市新老交集建筑风貌地段,有百年历史优秀建筑,如上海美专,荣金大戏院等。又有近期改造而成名的田子坊,日月光,凱德广场等。老人养老应具备下列条件:周边应有适合的社交功能,如公园临江步道,***,剧场,休闲,健身等。应该说打浦南临黄浦滨江,北近新天地太平桥绿地,东有老西门商圈,西侧上海文化广场。医疗保障有瑞金,九院,曙光。三甲,二甲,社区卫生中心条件得天独厚。出行条件:地铁8,9,10,13。公交17、24、43、109、218、730、869、932、985、933、南新线等便捷。当然购物更方便,一条百年顺昌路更是当年老卢湾人的牵挂,遐想。在67街坊内新建一个颐养院有近百床位。结论:、'居家养老适合老卢湾的老人。
要说农村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那可多的去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只能大略的,轻描淡写的说一下。
在过去的农村,对女性很歧视,也是男女不平等的显现。有这样一说,女性不可打男性的脸,不可坐碲磨碾盘石滚和屋脊。不可跨越水车冲担扁担,不可夜间照镜梳头,不可打烧纸,不可上神柜。
也有对男女小孩不成文规定,比如说不可吃两个鸡蛋,不可跨越粱树,在做任何事时不可瞎胡乱款,胡言乱语说不吉利的话。比如说上山砍柴,别说砍了手。只要是带负面影响的话,存在心里阴影的话千万别说。小孩爱乱语,大年三十早给小孩擦嘴巴,还在墙上贴张小条“童言无忌”。
早年湾里有人开大门,用石条做立门,请来用毛驴拉板车专业师傅,并请了我们几个人一同帮忙。因为石头在山上很陡需要抬下来,大老远半天才拖一根。到了门口下了车,我们说靠着树放,户主说不安全,还怕对家不利。正在放的时候他说别慌,拿个锄头把地下整理一下,不然断了,在他同意后放下去果然断了。
所谓不成文规定都是一些犯忌讳的话和事,从侧面教育人注意个人一言一行,不要去冒犯那些不容乐见的事。万事从好的方面去想,从良的方面去做,杜绝一切人们反感的禁忌。
中华文明五千年,祖先遗留下来的不成文规定或规则多之又多。文字有限,不可能一一叙述,这里主要说我村老人逝世的事:
一,“红事要叫,白事要到”。红事——即嫁娶、生日、满月喜事得主人登门邀请。
白事——即老人逝去,周年祭奠有关人员得不请自到。
二,“红事放炮,白事戴孝”。几千年来各地风俗基本一样。
三,“丧车行主道,百车避辅道”。当然还有的懂礼貌老司机,会车时三声鸣号,以示逝者为大,三声哀悼或三鞠躬之意。
四,“老人弥留,村人探望”。老人要离世前,正常关系下,基本每个家都会有老者前去探望告别。
五,“逝者安葬,村人自发送埋添土”。这件事我村一直沿用,启丧时提前两小时敲铜锣告知,村里男人自发扛铣出发。年纪轻点的进屋抬棺,到了墓地安置寿棺放入墓堂。随后七、八十人一起铲土成冢,人太多时老年人在***抽烟指挥。
六,埋墓饭。凡村人送埋添土者早上回来,都到逝者门前吃饭,一般都是粉汤(也叫豆腐汤)配蒸馒头,自盛白吃,不登桌入席。孝子们提前分别跪在各主要路口磕头,以防人们不去他家用餐心里亏欠。众人吃毕各自回家,中午主人不再管饭。
这也是不成文的乡规民约,或叫风俗习惯。它具有无声的预先性和约束性,从而形成了自觉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2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