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方面 > 正文

医疗老年人态度,医疗老年人态度变化

  1. 为什么很多老人不与时俱进被称为“老人怨”?

什么很多老人与时俱进被称为“老人怨”?

老了接受能力差,与时俱进大部分老人已无可能,能维持生活质量就不错了,有些这也是奢望,所以代沟是正常的,主要是理解不易,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自己已很疲惫,让老人帮助和照顾老人巳成包袱,怎样处理好关系,包容最重要,不要改造老人,老人也不要限制年轻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了,观念差异是必然的,换位思考一下,或许能读懂老年人

与时俱进并不是想就能做到的。

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时,我们的思维必然受到成长的时代所限制,而这个时代一般会是我们30-40岁时所处的时代,也正是我们的思想成熟的时候

医疗老年人态度,医疗老年人态度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之后,我们更多时候就会用那个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

以当前正处于30-40岁的80后为例。

15岁之前的技术是老掉牙的,比如收音机,传呼机和绿皮火车等。

医疗老年人态度,医疗老年人态度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前这个时代的技术是先进的,比如网络,智能手机高铁、AR等。

那么未来的技术呢,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或植入芯片、器官克隆等。

当我们老了,如果这些新生技术成熟了,我们能接受吗?至少我上面说的后面两个技术我是有点接受不了的,那我就是未来不与时俱进的人了吧。

医疗老年人态度,医疗老年人态度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想,现在的老人,和未来的我们经历是类似的。

科技如此,社会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把上面的技术换成对工作的理解,对婚姻的看法,对整容的看法的话,也是能得出类似的答案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思考。我觉得不与时俱进被称为"老人怨"的不像你说的有很多,最起码在我身边和我接触的大部分同学和战友就不是属于那类人。

我的同学有当工人的、干部的,有上山下乡返城后上班碰到企业破产又下岗的。我的战友,在铁道兵部队,为祖国铁路建设披星戴月、栉风沐雨、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尝遍酸甜苦辣,历经岁月沧桑。铁道兵35年军龄史,8314名英烈青山埋忠骨,百万铁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从成昆线到襄渝铁路,从天山戈壁到青藏高原,从东北林海到内蒙草原..用汗水、用鲜血、用生命铺就了一条条钢铁大道,搭起了一座座各族人民通向幸福的桥梁。

如今,我们巳是白发老人,但我们的意志和精神犹在,以乐观心态迎接人生的夕阳。我们经常聚会,结伴旅行,我们玩微信,摄录像,玩抖音、学彩视、写美篇,上头条,每天生活的非常充实,开心快乐,老夫聊发少年狂。谁说我们不与俱进,谁称我们是"老人怨"。

当然,事物的发展是一分为二的,人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一个人是否会变成"老人怨"。最主要取决于他的人生道路和成长的历程,此外,知识水平,家庭和社会的内外部客观环境,都会对他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充满活力的"年轻老人",而不要去当被人称之为"老人怨″的老人。

六七十岁、七八十岁的老人,从电灯电话仍为稀罕物的年段走到了如今物联网技术时代,由于老人的知识层面、生活环境、性格等等各方面的差异,一部分老人快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一部分老人勉强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而一部分老人却成了现代化生活下的“新文盲”,对现代电子产品的陌生和无措,现如今一反常态的生活方式他们产生了生活不便感,从而有了所谓的“老人怨”。

对于这些老人,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他们,我们应该抱着一颗宽容之心。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我们不能强制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父辈也如我们一样的与时俱进,这是他们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见怪不怪,在他们遇到麻烦时,尽量能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比如在医院银行取号时,我就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帮助那些无助的老人。

除了社会大众对老年人宽容帮助之外,政府也要关注这些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老人,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渠道。另外,做为子女,也要关心老人,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