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刚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年轻子女的就业空间始终很难与老人的生活空间匹配。老人的精神孤独和各类慢性疾病的护理,是目前进入养老院的主流因素。
供应端高中低层次还不够丰富,福利性和经营性界限还不清晰,再加以绝大部分老人的传统观念也还未扭转,所以这个专业市场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
另外虐待老人的部分讯息传播,也的确打消了很多老人进入养老院的想法。
但个人认为,随着刚需的日益增加,观念的转换,这个市场一定会发展起来的。
只是期望国家早日对这个市场进行规划和规范。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予以国家支付,比如有贡献的退伍军人、见义勇为人士等,不应该只是按照等级划分。
而常规的养老需求可确立市场化的标准和安全技术底线。并对其进行常态化的行业监管。
中国国情复杂,老有所依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我们县城有一家民营养老院,目前运行还比较受欢迎。里面主要是慢性病患者居多,医养结合是一个趋势。虽然也存在个性化服务的不足,但在发育阶段,觉得还可以理解。
总之,这是一个尚在发育中的服务领域,但又牵涉到整个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大局。
或许那里是我们现在还年轻的人最后的故里。不管你怎么想,再完全依托子女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支撑下去,这就是现实。
如今敬老院大多是私人办的。目的是赢利,虽说国家拨发一定的补贴但经营者哪有知足的钱还是攒得越多越好。这就出现了敬老院的服务问题,生活质量问题,医疗就医问题,造成不到万不得以谁去敬老院。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敬老院体制问题,护理人员素质问题,生活,保健,医疗到位问题。最好是国家出资,公共管理办成以服务为目的让老人安度晩年的敬老院。期待着!
目前试住了几天养老院谈几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先说养老院的收费,标准间两张1.2米的单人床、床头柜,有书桌电视机柜,五斗柜,一张沙发,一张躺椅,有空调,有冰箱,有晒衣服的阳台等,实木地板房,卫生间比较大有浴室洗脸台。总面积有37平方米(一居室46平方米)。一楼是公共活动用房,有医疗设备有医生药房,护士站,书画室,洗衣房,跳舞厅,泡澡池等,大餐厅等。属于相对高档的养老院。收费标准,标间两人入住一年,372元/天,含两人三餐,三餐标准是早餐20元/人,中餐晚餐都是50元/人,共计120元/人,大约11500元/月。每天清理一次房间,半个月换一次床单被套。每月可以用电500度。
其次是文化活动,上午有活动安排并有上午茶,下午也有活动安排也有下午茶。有时听报告讲座。
虽然才入住几天有几点感受了,一日三餐没烦恼了,准时开餐,饭菜做工精细清淡,搭配合理,每天不同,适合老人饮食习惯。饮食有节,这个节,不仅是节制,也是顺四时的节奏。这样起居也就有常了。生活就有规律了,可以做到跟着太阳走,顺应四时,不妄劳作,天人合一。
文化活动有安排,精神状态好,生活快乐,切记要有感恩的心,适当活动注意安全,要做到神行合一,气血和。
自主的时间就可以安排学习新知识,新的兴趣爱好了,思考安排新的生活了。把自己从过去的生活家务中解脱出来,生活有序----负熵。
退休后两人退休金有15000元/月以上,子女不常在身边的,可以考虑早点入住相对高档一点的养老院。当然自己的老房子也是可以出租出去的。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让人伤感,但确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父母那是一份牵挂,不管你是个什么人,到了逢年过节,毕竟还得去看看老人家。不管老人有多少儿女,十指连心咬咬哪个都疼。
大家以父母为中心,还能在父母处一年聚会几次,但是一旦父母没了,儿女都各自为政了,彼此的关系失去父母那个纽带了,大家已经没了,小家立显孤远,有父母是个天然的避风港湾,没父母了旗倒猢狲散!
谢谢邀请!
父母在,家在,父母离去家已去了,此话真可谓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五年多来我是深有体会。
一四年八月三十日。慈爱的母亲在敬爱的父亲之后,也离开了我们,至今一想到父母我就会泪水盈眶。
好怀念好怀念父母在世的幸福时光,那时,我们谁都可以回去住上一段时日,尽管都已过知天命之年,到父母跟前仍像孩提时,享受爹娘的关怀照顾。听着爹娘的说笑声,亲切和蔼,心里无比徜徉,每次的回家,如不是异地的小家亦不可能长期离人及孩子们的需要,发自内心是真不愿意离开故土,真不想离开爹娘,有爹有娘在的家啊,是何等的让我们留恋向往!
父母亲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一处乡间院落,三层小楼上下九间房,足以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
可没了爹娘,我们姐弟们早已分别定居在多个城市,又各自有了自己的儿孙,没有了父母的凝聚,姐弟们又怎能同时凑到一块儿,重过欢乐热闹的时光。美好的时光已随着父母的离去,已经成为了过往!
所以说,父母在家就在,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
我认为父母是总有一天要死去的,但家不一定会不在的,如果父母死了孩子还没长大,无依无靠了,有人收养去,那么这个家真的是没有了,一般来说,父母年老死去后,孩子一定要把这家撑好的。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只能是亲戚;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在家孝父母,何必远烧香。古人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的家承远是孩子们的家,儿女的家不是父母的家。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家就在,这是很多人的看法,说的也没错,父母在兄弟姐妹还能和平相处,父母不在链接兄弟姐妹的桥梁也就断了,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父母在女儿一年还能来几趟看望父母,父母不在说不定几年都不会来一趟,从原来的血浓于水到最后的亲戚,是无奈也是事实,
俗话说: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家就没了!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自家人!这些俗语说明了家的重要性,什么是家?有父母在的[_a***_]就是家,比如说回老家,就是奔着父母住的地方!所以父母在家就在,那是避风的港湾,温暖的家园,儿时的回忆!
逢年过节了,兄弟姐们要回家过年过节,陪着父母吃顿团圆饭,快快乐乐,幸福写在脸上,现在生活水平,什么你拿多点东西,我拿少点东西,都是来家孝敬父母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也叫爹妈,他也叫爹妈,同一个人,一奶同胞,其乐融融!有事和父母说,父母出面给安排,叫到家里一起商量解决,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互相帮助,毫无疑问,这就是一家人!
父母不在了,应该由长子代行负责维持大家庭的统一和谐,互帮互助,同舟共济。但,此时却没有父母在时的深情厚意了。感情好的还能进一步维持家族关糸,产生矛盾以及早有怨愤的兄弟姐妹,基本上都是各过各的日子,甚至互不来往,甚至有断绝关糸的极端情况出现,连亲戚也算不上了。
我退休了,希望去有山有水的地方安家。闲暇时可以去钓鱼、赶海,也可以写字、画画。可以在自家门前种点菜,种点果树。多么惬意的生活呀!
退休了不要去打扰孩子们,让孩子过她们自己的生活。我们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老人和孩子,我们也要享受一下自己的人生。等到我实在走不动了,找一个老年公寓,了此一生。
这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
我还有8年退休,小孩还在读研,是女儿,也不会烦多少神的,不过说退休还早了点。我农村有房子,丈母娘的,老丈人去世的早,去年把房子翻新了,院子比较大,门口有山有塘,想爬山就爬山,想钓鱼就钓鱼,想种菜自己有院子,近一分的地,够了。关键是一定要把身体搞好,退休了回农村。
我是“背井离乡”在外地工作,在当地娶妻生子,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再有不到十年就退休了。因为儿子在当地工作,退休后的打算是,在故乡租一套离哥哥家近一点儿的楼房,以方便我们的交往。退休以后的生活计划是,当地、故乡、旅游各占百分之三十吧,特殊情况随时调整。
等我退休呢,现在不过还有点早,居然有人提问了,那我就真实的来回答一下。等退休了,我的想法是回农村,因为自己本身就来自农村。现在的农村呢,交通比较方便了,所以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也很容易去处理。在农村,四面环山,有山有水,空气新鲜,很适合养老。自己呢,可以种种花,帮帮老伴种种菜,养养鱼。没有事情做的时候,自己也可以钓钓鱼,然后还可以在村里到处走走,跟人家聊聊家常。在农村呢,汽车比较少,比较安静,天天都可以听到大自然美妙的歌声,而且都是免费的。
其实我觉得吧,等自己真正退休了,回农村,其实最大的愿望,还是想照顾好自己父母。自己的父母那时候已经老了,百善孝为先,为人做儿子,肯定要照顾好他们。因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多,如果我们去了我们孩子工作的地方。我们自己的父母就会没有人照顾,毕竟生小孩,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生小孩可以养老。所以我们老了的时候,想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的父母,毕竟他们忙碌了一生,为了我们的生活,我想好好陪他们安度晚年。如果自己的小孩结婚了,我们一样可以在农村带他们的小孩一两年的,可以上学了,就送回给他们自己。
在农村的好,相信大家都知道,反正很多东西是金钱买不了的。比如,新鲜的空气,清凉的山泉水,等等。所以等我退休了,一定要回到农村老家,谢谢大家观看。
虽然还没有到闲赋在家、颐养天年的退休年龄,但毕竟已经是接近彼岸的人了,因此,对于那时候的生活,相信也会有一些新的诉求或者变化,所以正在积极考量和认真思虑此事。毕竟退休后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的选择和确定,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老俩口的生活品质与生命状态,而且还可能会关联到儿女们的生活和工作。我觉得并认为,这是一个必须提前设计和规划的人生大事。
如果纯粹从落叶归根的心事和理念考虑与出发,我还是比较偏向并选择,能够回到农村老家去生活。一是空气和环境比较好,人际关系也相对单纯,生活会觉得比较舒适;二是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菜园地,种植自已喜欢的瓜果蔬菜,生态、味美又健康;三是可以和发小重叙旧谊,熟悉的味道和远离利益的纠葛,生活应该会更轻松、愉悦和美好;四是对于打工的城市,还是拥有一种陌生与漂流的情感,因为这里没有乡土的根和情。
但是现实的情形,似乎又有一些别样的无奈与别扭,千丝万缕的关系和深深浅浅的尘缘,终究也是要顾及和考虑的问题。一是如果条件允许,儿女们更希望自已的父母亲,可以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以方便探望和照顾;二是能否真正和现在的城市生活,做到一刀两断和快刀斩麻,从此不再生、存惦念、臆想和怀旧;三是医疗保障和社会资讯,是否可以踏实满足潜在的需求。
综合上述,我每次和爱人、孩子们讨论老年生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居住地)的时候,一直都没有一个可以和能够确定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和出发点都略有不同,似乎是很难统一战线。一是我和爱人不属同一省份,无论去到哪里,都有一人不痛快和不豪爽;二是孩子们更希望我们可以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有鉴于此,我的退休生活根据地的选择,目前更多的可能和结果,还只能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探讨与设想阶段。但无论最终怎样的决定和如何的选择,那个遥远的乡村老家,仍然是我心理与情感的重心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21244.html
上一篇
老年人医疗软件名称
下一篇
我市养老机构防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