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养老方面 > 正文

华阴华岳社区养老院地址

  1.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一个王朝的崛起必定要去颠覆旧王朝的统治,战争在所难免。人和钱是战争必备的两个条件。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的多寡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粮草、武器、战马等决定军队的战斗力士气,这些都需要拿钱来买。钱和人,统治阶级和起义军都不会无中生有,都要从普通百姓那里拿,或者是抢。平时交税二十五抽一,战争时期十抽一甚至五抽一,兵役平时一户一丁,战争时期全家男丁都要上战场的,俗称抓壮丁。再加上战争时期交战双方都无法顾及吏治,贪官污吏横行,大***,兼并土地,平民百姓纷纷家破人亡。或者为了胜利,纵容地方官员搜刮民脂民膏,充实钱财兵员扩大实力。长此以往,土地没男丁耕种,也就荒废了,家里没有了粮食,要嘛逃难要么饿死。映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终战争不论谁胜谁负,死的人大部分还是平民百姓,苦的只有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有底层出身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心境,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感受,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说明了这个作者对贫苦大众的生活非常的了解,远不是那些达官贵人能体会到的这些境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完全表现出来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晚年作品,也是元散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张养浩这个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他隐居后决定不再涉仕途,但是在重招他的时候,他知道是为了去陕西赈济饥荒,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前去,在他去的路上看到了灾民的处境,内心愤然又悲伤,决定散尽家财赈灾,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而死,而《潼关怀古》是写他在去赈灾的路途中见到的场景感慨而写的。


华阴华岳社区养老院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在里面写的这些高出了同代作品一筹,内容境界是关怀天下苍生的大情怀,这是在其他作品里面所很少有体现的,也很少有体现的那么直接那么干脆,里面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百姓遭遇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从最直接最富有情感的角度去阐述了百姓的现实苦楚,也说明出来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意思已经非常的直白,几乎没有任何掩盖和拐弯抹角的意思,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意思很明确,在国家兴旺的时刻,达官贵人都会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搞各种建设和形象工程的时候必定要用到大量的钱财和劳工,劳工就是贫民百姓,钱财都是从国家对百姓的税收里面获得,这直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百姓的生活会直接陷入困苦当中。

亡,百姓苦的意思也直接了当,国家的灭亡代表着战乱,每一次战乱对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征召年轻人当兵打仗,征收百姓的粮食当军粮,在战乱的年代百姓无***常劳作生产,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社会最混乱的时候,各种强盗土匪恶人横行,对百姓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使得百姓陷入生活的困苦之中。


华阴华岳社区养老院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百姓的生活好坏跟治理国家的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国家的是明君,能体谅老百姓的贫苦,那在治理国家的用人上面都比较好,国家就会内安外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就好比有句话说得好,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管理者昏庸老百姓就难过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古名句。

结合作者当时心境,可谓字字泣血,虽胸怀天下万民而救之不得。这次带大家看简单回顾下他的人生历程便可知晓。

华阴华岳社区养老院地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张养浩生于南宋灭亡前数年(1270年)的济南,归属蒙古控制地界。当他哇哇坠地时,忽必烈大军正猛烈围攻襄樊,南宋半壁江山苦苦支撑。山东红袄军虽已平定多年,但蒙古军早期的屠戮政策导致十室九空(蒙古伐金导致我国北方近3千万人减少),加上为供应蒙元大军时时征调摊派,民众生活困苦。前线捷报时时传来,新一轮征订纳粮却接踵而至。乡野城镇之间,民无余财,可谓困顿。

大约这样的环境里,张养浩慢慢成长。作为北方***,他虽没能听受过朱子的教诲,却也深受儒家孔孟思想熏陶,10岁时便立志苦学。每日张灯夜读连父母都担心太过勤奋而伤害身体。后来他游学京师,主动上书言事,文章思路流畅精辟,被官员看重从而进入仕途。被授予棠邑县尹(县长)后,他保境安民,治理盗匪,颇有政绩。在任10年,剿除长期危害地方的恶霸匪徒,深为百姓喜爱。

(张养浩画像)

后来,他进入京城任职,也保持了敢于直言,为民***的态度。这也让他几经沉浮,总算推动了元帝国第一次开展科举考试。由于统治者对汉化的态度游离不定,张养浩也深为权贵猜忌,颇感政治黑暗举步维艰。当到礼部尚书以后,他声言为父亲养老,主动弃官回乡。当局偶尔需要他主持政务,召他却屡次不应。张养浩自称“齐东野人”,宁肯寄情于山水,当个陶渊明似的林泉野老山中闲人也不愿回京任职了。

1329年,关中地区大旱,灾情严重难以控制,很快到了灾民互相吃人的地步(饥民相食)。元帝国不得不专门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作为赋闲之人,他本可以继续做闲云野鹤,但这一次却毅然复出。

或许是自幼接受教育使然,他刚收到任命,就立刻散尽家财给乡里穷人,自己上车向灾区出发。路过华山他特意上山求雨。途中,只要遇到饥民就立刻给与食物,遇到饿死者便马上帮其下葬。

(流民图)

到陕西一带后,他很快整顿粮食市场。当时民众买米不仅贵且不便,纸币稍稍磨损便不被接收。官府又利用铜钱换纸币的机会从中渔利,让百姓处境更加恶劣。于是张养浩设法在库存纸币上加注专门记号,交易时命令米商对验标记才准买卖。再加上他亲自带领当地有钱人家主动卖余粮,很快让百姓买到了平价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