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上毋庸置疑的。
僧人老了之后,当然是在寺院终老。
如果是戒腊(出家年数)越高的出家师,他们在寺院的地位相对也会越高。
而且,因为长久的持戒,诵经,六度的修行,他们不仅功德很大,福报也会越来越好,所以,他们绝大多数到老,身体依旧非常健康。
一般都不怎么会麻烦到寺院其它僧众,往生的时候,都是时间很短暂的。
而如果是修行极好的高僧大德,他们还会有寺院专门配置给他们的侍者,来照顾他们。
比如虚云老和尚,很多资料都记载他有专门的侍者。
这种传统,佛教一直是有的,在《佛陀传》里面有清楚的记载。比如,阿难尊者就是佛陀的侍者。
其实,一个真正出家修行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去挂虑老年时候的问题。
不仅是寺院是慈悲为怀的地方,其它僧众,或者寺庙净人会帮助照顾好老年僧人。
看护照顾老弱病残的僧人,在佛家被视为非常重要修行内容,《四分律》中记述: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见一生病的比丘倒卧在大小便中,身边没有守护瞻视的人,于是即上前扶起病者,擦拭其身上的垢秽,并将衣物清洗晒干,清扫住处,以泥浆涂洒修补住处,并为其床铺上了新草垫,为病者盖上衣被安卧,方才离去。随后,以此因缘召集众比丘僧,说道:自今以后,应看护照顾生病的比丘,不应不看。若有欲供养我者,当供养病人。
佛陀还教给大家五种看护病人的方法,既瞻病五德:
2不嫌弃厌恶病人的屎尿及呕吐之物。
3 以慈悲心看护病人,而不是为了衣食等报酬
4 能善于调理煎熬汤药等事。
5能为病人说法,令其欢喜,并使自己的善法也有所增益。
律宗创始人,唐代高僧道宣***撰写的《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中还单列有僧人之“瞻病送终篇” ,内容非常详尽,能满足僧团内部看护病患的需要,故被后人视为是佛教僧团的护理学,现摘述部分如下:
1制意,释迦牟尼佛深知世俗的感情无常变迁,很难做到从一而终。身体健壮时彼此能亲近,当病患老弱后则常有离弃厌恶之心,因此便立下戒条:自今已后 比丘应看护病人;若有欲供养我者应供养病人。
既然出家了,那寺院会养的。不过听人说寺院也有寺院的清规戒律吧,年满60岁之前在寺院做过五年义工的,可以入寺养老。每月还发零花钱。我有几个朋友是归一的,受戒的。她们都有进寺祭拜的日期,去了管吃管喝管住,空调屋特干净,也统一去外地寺庙拜佛,像旅游一样。这东林寺的饭菜挺适合血脂高的人食用。什么菜都有,全是素。我就想我血脂高到里面住两年,是不是高血脂会好[呲牙],想吃肉也没有[捂脸]。在家是管不住自己的[捂脸]。不过看那归一朋友走路都手里拿着那个什么“计数的机子”,嘴唇微动“阿弥陀佛”,我做不来[笑哭]。还是做一介草民吧[呲牙]。
外行人说不了内行话,都是听说的,不知对错,欢迎点评[呲牙]。
一八年八月,到西藏逛闲。到了***郊区的哲蚌寺,寺院规模太大了。但感觉稀奇的是,在寺院的一个大院子门外,挂有〈养老院〉的牌子。好奇进去逛了一圈,里面的房子设施,环璄很好,住的都是年老的喇嘛。当然也有年轻的喇嘛在管理,原来喇嘛也享受退休待遇。
六九老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