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上坟的日子;打扫坟(下葬后的第二天天亮前),头七(去世的第7天),三七(去世的第21天),五七(去世的第35天),满七(去世的第49天),忌日(去世的1周年),另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十五,十月一(阴历),春节(腊月三十)。
我这里的这种风俗延续了多少年,没人知道,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上坟祭奠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思念,敬重,和释放悲哀的和痛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间风俗。
..........................................................................................................................................
老人去世,有什么习俗?老赵认为,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做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在豫西南这地方,老人去世后规矩挺多。分为头七、三七、五七、百日、周年。
一、头七
头七不是七天,实际上是六天,***七天。从老人咽气那天算起,到第六天叫头七。头七这几天,家里的亲人都比较忙。
1、报丧。老人咽气首先放一挂鞭炮,提醒同村邻居老人已经过世了。然后安排同族年轻人去老人岳母家和亲戚朋友家报丧。
2、准备后事。开始买寿衣、棺材、准备火葬车辆,请风水先生看阴宅,联系修墓穴挖掘机师傅、出殡送灵的车辆、置办酒席的厨师。
3、吊孝
正常情况下,吊孝从老人去世的第二天上午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八九点。
4、暖坟。出完殡的当天晚上要“暖坟”,意思是死者一个人睡到地下冷。子女上坟时带一捆麦草,到坟上烧一烧,俗称暖坟。没有儿女的,由侄媳妇代替。
5、点汤。下葬后的第二天要“点汤”,老人的女儿做碗稀面条,晚上送到坟地,烧完纸钱后,把面倒在坟头上就算结束了。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丧葬规矩各地都不相同,这里的不相同指的是细节上有出入,大规矩上还都是差不多的。
这主要是因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停灵三天,有的地方停灵五天,有的则是七天,这些就是细节上的不同。大致相同的地方则是都会守孝,比如我们常说的“伏三”、“四七”、“百天”、“周年”、“三周年”。
但是,守孝也是稍有区别的,大方向相同,可小细节总有出入,这主要是我国地大物博,所谓十里改规矩,百里不同俗,都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在老人去世已经下葬后,还有什么规矩是需要注意的呢?
黑嫂个人对于农村丧葬习俗非常有兴趣,所以了解的也比较多,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但由于各地规矩有出入,所以黑嫂所说仅代表我们这里,黑嫂坐标在豫北。(图片也是我自己拍的)
人去世下葬后,头一个需要纪念的是日子是“伏三”,也叫“复三”,也就是出殡后的第三天,在过去,这一天是需要动亲戚的,亲戚都来,大家去坟上上坟,然后回来吃顿饭,这就结束了。
伏三过后就是四七,所谓四七,就是四个七天,也就是二十八天,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不是从出殡后开始算的,是从人去世那一天开始算的。这一天,也是亲戚要来,过程和伏三都差不多,上坟和吃饭。
由于伏三和四七相差的天数并不多,而且过程也差不多,所以现代人将这两个规矩给简化了,就是伏三和四七集中在一天给办了。选的日子就是伏三这一天,也就是人出殡后第三天,亲戚来了后,上坟吃完饭回去,到了四七时就不用来了,等于两个日子一起过了。
这是去世头一个月需要办的,后面还有无数的日子要办。主要是办“七”,比如五七,比如七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