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0岁老人卖菜养老这个现象在农村很是普遍,不能以正常或者不正常来进行定论,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农村70岁老人,与单位上比已经是超龄工作了。大家都知道,单位上按照以前的退休年龄为男的60岁,女的55岁,特殊工种退休年龄更比这个要早一些。
那么在农村70岁为什么还在田地里进行劳作,还把农产品拿去市场出售呢,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一是为孩子着想。我们一方面不难看出,父母永远是为孩子着想,虽然到了这个年龄,但还是一味地去劳作,主要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不管孩子是在农村还是单位,他们知道孩子花钱的地方多,能动的时候就不会停下,山妮的家乡,这种情况很常见的。
二是担心养老。老人不想给孩子添负担,他们想到的就是能动就不会停下来,一来可以获得收入;二来还可以强身健体,尽可能的提高身体免疫力,少住院,少花费。所以说,对待这个农村70岁老人还出去卖菜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对于我们作为孩子,一是应该多去陪陪父母,做好思想工作。以前劳累是为了养活我们,如今我们能够独立了,就要劝说父母不用在那么去苦了,劳动量适可而止,身体以保养好为重点;二是要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资金给父母,不管多少,量力而行。老人很节俭,即使你给他们的钱,不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一分都不会动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固定资金来源,他们心里才有底,吃了定心丸,自然不会再超负荷地去田间劳作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无论你在何方,常回家看看,对父母,对我们都是很重要的。欢迎关注留言交流。(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70岁老人卖菜养老正常吗?如何提高农村老人养老生活水平?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是城里人关心的问题,也是农村百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客观地说,当前农村的养老保障做得还不够。
在城市,年龄满了60周岁就可以办理退休,按月领取养老金,每天可以逛公园、跳广场舞、下棋打牌等,生活丰富多彩,病了就医也很方便。或许,这才叫养老。
但是,农村的养老可能是这样的:每天天刚亮,老人一如往常地早起出门,他一手拿着一个大袋子,另一手拄着拐杖,漫步蹒跚地走在路上,到处捡破烂。或许这样的场景,很多人都遇到过。一个月下来,运气好能卖上两三百块钱,这就是他们的养老金。
老人捡破烂养老和种地卖菜养老本质都一样,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换得生活上的一点补贴。这种靠自己的养老方式应该被尊重!但是,也令人不由地心酸!人到晚年,本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农村的现实却让很多家庭不得不忙碌辛苦一辈子。
与城市的养老相比,当前农村的养老方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至于,如何提升农村的养老生活水平?
首先,适当提高农村养老标准,农民也不要求与城市退休职工享受相同的退休工资标准,但农村的养老金标准至少应该满足农村的生活基本需求。
农村的物价不断上涨,养老金标准也应该适当增加。如果当前每月能领到四五百的养老金,那农村的养老问题也就没那么突出了。
其次,适当提前享受领取养老金。农村农民辛苦了一辈子,种的粮食保障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在农村,很多老人并不是因为年龄大了才无法继续种地,而是因为干体力活所落下的一身毛病使他们无能为力。如果能让农民,提前几年领取养老金,也就能提前减轻点家庭压力。
最后,优化农村的治病就医政策。适当增加看病住院的报销比例,精简中间审批环节,提高农村卫生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最后想说,农民为了国家发展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了。如今国家有能力有资金,是应该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真正在农村落地落实了。
聚焦“三农”,关注【乡鉴】,更多精彩等你拿!
说农村70岁的老人卖菜养老是不全面的,有断章取义之嫌。在农村70岁的老人卖菜补贴养老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除了有拿退休工资的不说,虽说现在农村的老人,看病有新农合;养老有新农保。但话得回头说,一来农村人农民的本质勤劳、淳朴、善良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他(她)们既便有儿有女也不想依靠儿女生活,以免给儿女增添负担。二来就算有新农合新农保那也只能当作贴补家用,要正常家庭生活开支肯定是不够的。算个简单的小帐:新农保每月约领240元/人左右,这还往高的说。那一个家庭每月正常开支:电费约50元/月;水费约25元月;通讯、网络、收视费约80元/月;大米、油盐茶醋、洗化用品等生活日用250元/月;其它杂支(如人情交往、来客串门、头疼感冒等)100元/月;这样下来约505元/月。就算老两人都拿农保也不过480元/月。这个钱远远小于支出。
所以说,在农村70岁的老人卖菜补贴养老是比较常见的。
那么怎样来缓释这种尴尬的现状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加紧农村公共养老事业工作的进程,加大农村公共养老事业的资金注入。
农村人口老年化,老年人口留置化在农村已成事实。那么我们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正视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紧抓好农村公共养老事业的工作进程,和加大其资金的注入。
2.以村(社区)为单位,发动社会力量为农村公共养老事业筹款筹资。
3.加大土地流转经营性收入比例,及农村农年人口的福利占比等。
当然,要做到上述诸条还有待于我们的***部门和民间团体的共同努力。我们也更加期望不日的明天,农村养老不再是老村人的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