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可能
一个是情感需求,就像小孩子装病一样,其实是想获得爸爸妈妈的爱与关怀,以此来证明他在爸爸妈妈眼里是重要的,时不可替代的,老人也是这样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了,肯定再一定程度上好“忽略”的爸爸妈妈的感受了,老人这时候往往都退休了,空下来的时间比较多,时间多了如果没安排好其他事做,就会闲着没事想孩子的事,越想越孤独,说明他真的很很孤单,需要人陪伴。
一个是身体确实有问题,人老了时间倒计时,其实是很怕si的,哪怕他嘴上总是说早晚的事,但是一旦落到自己身上就会恐惧焦躁,看看哪些不惜花大把捡钱买所谓的保健品的叔叔阿姨们,子女劝不住也挡不住的.因为他要长寿要健康的长寿,可以理解当面对死亡的时候,谁能无动于衷,都会想方设法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医院是一个最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我而言,绝对不喜欢住院。
最近因心脏不适而住进了医院。当护土第一天把我带到病床时,与我对面床的是一个小便插着导管的病人,那***的液体从管子里源源不断的流出来,我顿时望风而逃,赶忙恳求护士给我换了另外一间。
换的这间病房的编号为“514”,这不是“吾要死”吗?病中住院的我,有点忌讳“514”的谐音,迟疑着不肯进去。恰巧隔壁房有一人出院,我就要求住进了隔壁病房。
与我对面床的是一位比我年长的老大姐,退休前是一大型企业的宣传干事,也是因心脏不适而住院。因为我与大姐有几分相同点,所以一见如故,彼此很聊得来。
但到晚上睡觉时,房里的另一位病友打呼噜,讲梦话,对于我这个睡眠不好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但这次我是不好意思再要求换房了,只得在这呼噜声和梦语中度过了七个晚上,真的不想住院。
还有进院时那一系列的仪器检查,我真是怕了,只怕冷不防又检查出一个什么病出来。
在医院的七天很慢,终于出院了,但愿不要再见。
还有老人喜欢住院的?第一次听说。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有的住院观察,不是你想住院就能住院的啊!
我知道的,大约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全公费,几乎自己一分钱不出的。或私人掏很少的钱。他们自己身上有一点不舒服,想利用住院,给自己全身上下彻底查一次。化验血,小便,大便,x光,B超,彩超,C丅,核磁共振等等。然后,再确定是否继续住下去。反正公费报。
一种情况是,有不少老人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需要长期服药,这些药物如果去药店买,用医保卡上可怜的钱买,是大大的不够。所以,他们就去住院,他们身上也有一身的病。的确可以住院。住院观察治疗,出院。然后再让医生开一些药。开可以服用一个月或更长时期的治慢性病的药。算总帐,比完全私人掏钱买药便宣,划算。然后,药吃完了,再去住一段时间的院,出院然后再开药。
还见到不少慢***人,长期住院,占一张病床。他们也是因病来住院的,经住院治疗后好转,但是他们就是不出院。不办出院手续,占一张病床。在病情好转的一段时间里,有的甚至晚上都不住在医院。早上去医院住院部,查房,发药,然后上午打吊瓶。如果下午没有吊针打。直接上午打完吊针就回家了。下午晚上都不去。具体,他们住院的结帐费用怎么算?私人需要付多少,我也不大清楚。
有少数老人,慢***,身体又差。担心自己的疾病突然发作,随时发作,家庭护理条件又不好。他们觉得住院安全系数高。所以,这些老病号,几乎长年住院,好一段时间回家。回家一个时期又发作了。于是他们几乎把医院当成自然的家,不敢出院而不是喜欢住院!与其出院又住院,倒不如不出院。有的过节,过春节也不回家。有时回家吃过年饭又去医院了。这类人,住院也住不了几年。他们完全靠药保命,维持。住着住着就走了。
不是喜欢住院,惜命而己。
老了,各种疾病接種而来,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生命己到计时,老人的心理越发担心,担心在家病了,无人懂医。
在医院里,有医生看顾,有齐全的医疗器械,看的定心,住旳放心,他们也顾不得儿女,多增添许多麻烦!
老人越老越惜命!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会变得越来越怕死。小时候不知道“死”,所以不怕死;长大了,身体健康,还轮不上死,因此没那么关注“死”;老了,离死一天天靠得越来越近了,就怕死了。他们身体健康也每况愈下,每天早上起床坐在床边,象扫瞄机一样,从头顶扫到脚底,寻找有毛病的地方,担心身体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整天怀疑是否得了什么重症。不是老人迷信医药,他们只能求助医药。他们喜欢保健品,高价买来后一般不吃或少吃。他们爱和医生聊天。总之,老人喜欢住院,那是他们觉得医院是唯一能帮助他们的地方,医生是唯一能帮助他们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会老,请谅解老人。
老年人看的书一般有几类可以推荐,一,诗,词,二,地理,各地风景,风土人情,三,食谱,四,古今中外伟人生平,家属史,五,京、昆大戏考各种曲牌唱词。
一般要挑选纸张高档,字体大,不要太重,太厚,最好有些美丽插画或照片。
上述这些书籍,我想老年人定会爱不择手!
首先推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涉及到军事、历史、政治和其它一些传统文化,《聊斋志异》和《菜根谭》也挺好,讲了一些鬼怪妖狐故事和为人处世道理。
不大爱用脑的老人,可以看些期刊杂志,《特别关注》、《读者》哲理性较强,《知音》、《故事会》、《今古***》故事性较强。
特别推荐一本养生保健的杂志:《益寿文摘》,詳实全面地介绍中老年人饮食、锻炼、医疗、生活和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老爸订阅多年,传惠多个同事老友,已是他最爱的书之一,所以了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3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