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养老方面 > 正文

连江社区养老驿站在哪里

  1. 福州步道有哪些?
  2. 古时皇帝的圣旨从京城传到广州需要几天?

福州步道有哪些?

休闲步道已经融入了福州的生活成为福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福州的这些步道吧!

位于城西大腹山上、软件园附近,拟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从软件园老虎坑水库到五凤公园,长约2.5公里,19日已对外开放,沿线拟安装智慧路灯、健康驿站智能图书馆、直饮水设备配套设施,步道中段还配建有3000平方米的茉莉园;二期拟从一期中段沿大腹山山脊延伸到闽江边(软件园洪甘路加油站旁);三期从义井至科蹄山段,有望2018年完成。

交通提示

连江社区养老驿站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可乘坐8路、105路、49路、201路、311路等公交车,在软件园(大门)站下车,再往前走约200米即到达大腹山步行道老虎坑主入口,也可以乘坐107路(省军区幼儿园站下车)、76路(东坑站下车),下车后再步行一段即可到达步道。

站在新建成的飞凤山奥体公园二期第一标段观景平台,可以俯瞰飞凤山奥体公园一、二期建成区。

紧邻奥体中心,长4.4公里,规划为无障碍登山健身步道。其中,一期已建成开放;春节前开放的是二期第一标段,长1.07公里,登上休闲步道可俯瞰奥体中心。

连江社区养老驿站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交通提示

可乘坐99路、125路、138路、152路、165路、176路公交车到盘屿路口站下车。

古时皇帝圣旨从京城传到广州需要几天?

中国从秦统天下,订三十六郡,且修连驿道贯通,已有驿站为点,成官行及文书传递之传承,休息,换车马,加水粮之站点,至汉代具成规模,到唐代己组成䋞络枢纽。古文书传递以马递为快,原以汉的西安至广州,需五十日,而后朝(元,明,清)定都北京,到广州需三十日。然皇帝圣旨所需的八百里加急传递,即连每二十里驿站不竭息,以好马快鞭可日行四百至八百里(山,水遇延)。那么从西安到广州只需六至十天,从北京到广州,只需四至八天。但如"皇旨飞来数马殆"所述,快传皇旨,都耍死好马几匹。而从一八八四年,清始用电报起,全国各州府道,即可当时收到文书,随着这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电波发明,也引西学中用,人才培养,我国在封建末期,终於迈进了电传信息时代。

连江社区养老驿站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定京城在北京,按圣旨传递最快的速度“八百里加急”计算,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是2100多公里,按2100公里计算吧,按照唐代的传递速度,大概要5.8天的样子,也就是近六个整天。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现在的一里路程是五百米,秦汉时的一里约415米左右,唐代的一里约是450米左右。按唐代的这个标准算,八百里就是360公里左右。因此算下来,基本上就是六天。但前提下,六天中,圣旨一直在路上跑,人累晕了,马跑死了,路断了,桥塌了,山贼打劫了等等,这些情况统统不管,反正圣旨就是一直在跑,跑到头了,圣旨就到了目的地。

每传一次,感觉古代的这个快递系统就像是在生一次大病,在打一次大仗。

确实,以驿站构成的古代的快递系统就是一个类似于军队的庞大组织

在古代的中国,足足有上千的驿站。遇上紧急军令的时候,全国的驿站都要运作起来,用最快的速度协助士兵尽快把情报送达。在古代,服务于驿站的平民还有士兵足足有三万人,这么一大群人为了传递消息奋斗在前线。

唐朝是中国的盛世,唐朝的疆域达到前所未有的的规模国土面积最大时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唐代的快递产业也到达顶峰,从业人员据推算有两万人。如果没有便***速的交通设施和通信机制,根本无法管理如此庞大的帝国。

关于唐朝的快递,历史上最有名的当然属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说送到长安时,荔枝上还挂着露珠,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不过这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完善的邮驿设施和高效的快递能力

唐朝的高速公路称为驿路,是整个邮驿系统的基础设施,驿路上建有驿站,配置管理人员,安排驿站田产和经费,以及需要的各种交通工具,马、车、船、骆驼、驴等。

唐朝的驿路修建的非常宽阔,“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当时邮驿或快递的效率也非常高,中央的政令从发出之后,两个月就可以推行到全国各地。

我国古代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都把京城建在北方,从北京将圣旨传达到广州,差不多这就是古代圣旨传达的最远距离了。

作为一国之主,君王想要治理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是相当困难的,即便他们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但想要管理好这些远离京城的地区,依旧是非常头疼的。


比如在传达圣旨上面,如果皇帝的命令不能及时传达,很可能就会给这些地方的治理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国历朝历代都曾经想出过一些解决方法。我们这里以汉朝为例。

皇帝下达的命令,在出皇宫之前要经过一些程序,先是交到丞相的手中,经过丞相签字之后,诏书才能向下传达传到各地的官府中,虽说丞相仅需要在诏书上签字,但是丞相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他可以影响到诏书是否能顺利向下传达。

汉朝一共有一百多个郡,所以一道通用圣旨最少要被抄写一百多份,再向郡之下的各个等级传达的时候,就需要抄写更多份了。

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的向下传达,当年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途中要经过很多驿站,基本上每三十公里就要设置一个驿站,在大汉王朝最强大的时候,全国范围内驿站的规模达到了一千六百多个。一个传达圣旨的差役,平均一天要跑十个驿站,差不多行进300公里。

如果按照八百里加急圣旨来讲,最快的差不多可以跑二十几个驿站,也就是说,差役们最快一天可以行进800公里左右,途中要频繁更换马匹。

事实上,一天无论是想行进300里还是800里,必须要在平原地区,路比较好走,但是在我国境内也不全都是平原,很多崇山峻岭的地区行进起来就相当麻烦了,当年从北京到广州直线距离差不多为2000公里,如果按照每天300公里的行进速度来讲,一周就可以将圣旨送达知府手中,但实际上需要花费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在了翻山越岭上面。

知府拿到圣旨之后,仅完成了第一步,圣旨还要传达下面的县城等小地方,这也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

古代不像现在,有各种先进的电子通讯手段,即使你在国外,消息也可以分分钟告诉你。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我们不妨看看古代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古代常用的通信方式有主要有用于军事的烽火和击鼓两种方式,官方信件传递则要通过驿站进行传递,驿站里的驿卒骑着快马将信息送到目的地。但是普通老百姓无法使用驿站传递消息,他们更多是通过飞鸽传书的方式交流信息。

古代一般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驿站除了让官方人员休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供传递信息的驿卒休息以及换马。根据传递信息的紧急程度,驿卒每天至少需要跑三百里,如果***特别紧急,比如一些重要的军情急报,则还可以选择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等等。

这里我们就按最快的八百里加急来算,也就是驿卒每天飞奔八百里传递信息,不过这中间肯定是不停地更换马匹和驿卒,毕竟同一个人同一匹马,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长途跋涉任务。

我们姑且把京城当成现在的北京,北京到广州有多远呢?北京到广州全程约2117.8公里,一公里是二里,2117.8公里也就是4235.6里。

如果按驿卒每天走三百里算,大概需要14天时间就可到达广州;

如果按六百里加急来算,大概需要7天时间就可到达广州;

如果按最快的八百里加急来算,大概需要5天时间就可到达广州。

在这个网络信息漫天飞的时代,我们传递文件那只是瞬间的事。

举例来说,就是我们中央当天下发到各地方的文件都是即发即到的,加密电传电脑传递分分钟的事儿,那我们古代皇帝下达的圣旨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多长时间呢?

提到这里脑海里会想到“驿站”这两个字,是的,我国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这驿站是全世界最早的信息传递的组织。

在我国古代,一般会每隔 20 里的地方就会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驿员则立马按照每天 300 里的速度来进行传递。

要是紧急情况,传送速度可以达到每天 400 里、600 里、最快达到 800 里。

而要达到800里,则是要分别由40匹品种优良的马,还有体质健康的驿员以接力式长跑的方式,每隔 20 里来完成,古代的一里比现今的500米要短一点点,这也相当于每一匹马每一段都要跑9000多米。

所以人们常常用“八百里加急”的来形容。

以上的描述,那么在从如今的北京传递一道圣旨到广州,若是走路那么要用三个多的时间,若水路坐船也要二十日的时间,若是骑马要用十几日的时间,如果是十万火急的快马速送日夜就要四天的时间。

(信使)

如果按照唐代的会更快,因为唐代的一尺相当于是现在的 0.303米,则一里路就是454.2米,然而现在从北京到广州一就是2117800米,如果五百公里为500000米,那么算下来时间大概只需要四天就可以到了目的地,如果能再快一点,那么每天走它800公里的话,只需要两天半多三天不到就能把消息送到了,所以说古代办事效率也是挺高的,但是付出的代价就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