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90岁的老人用不用交医疗保险问题,那这位老人不是城镇退休职工(城镇退休职工缴满了规定年限医疗保险费,是享受终身医疗保险待遇的)。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保已合并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一年保一年,统一了缴费标准,统一了报销比例,统一了待遇享受,2019年我们这里缴费标准为每人220元,根据缴费的规定,***都要参保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所以,按照缴费规定,90岁的老人也需按标准缴纳城镇居民医保费用(如果地方政府出台90岁及以上老人免交费除外),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不缴费,就不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基本上到了这个年纪的老人,早已经超出了保险公司规定的的投保年龄。
而且这个时候就算是能买保险,也一定是保费和保额倒挂。说句不好听的,老人家随时有可能撒手西去。
人寿保险是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都到90岁了,坦白说,保险标的随时有可能消亡。
而保险公司首先它是一家公司,它一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种明显会赔本的生意,保险公司肯定是不会去做的。
所以90岁也就基本不用去纠结能不能买保险了。
这几天,因给年逾八旬的老人查体,接触了几名大夫,其中一名老年病科室的医生说的话与题主的命题比较接近。该医生从医31年,一直在老年病科室,他说刚工作时服务的群体大多是60~70岁的,现在服务的群体大多是80~90岁的。总结高寿的原因一是生活条件好了,营养跟上了,人心舒畅了;二是人们注意养生和保健了;三是医疗条件改善了,一些预防性基础***得到了控制;四是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我妈妈今年89岁了,其长寿原因:首先,基因好,我外婆活到九十几岁,因皮肤溃疡慢性感染,我舅舅们不给她治,病了两个多月才去世的。农村人说老人活太久会“吃”下一代,我妈的大弟弟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后由于肝癌先于我外婆去世,所以两个小舅舅怕步老大的后尘,不想老人活太久。而我虽然是医生,但在农村算“外人”,辈份又低,做不了主,不然外婆活上百岁绝对没问题。我两个小舅舅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也算长寿了。“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研究发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原因在于,科学家发现线粒体的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只属于母系遗传。而线粒体拥有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只通过母系遗传。其次,我妈太勤劳,闲不住,老人家没事擦桌椅、楼梯;天天拖地板,今天拖楼下的,明天拖楼上的,如此循环往复……。只是在18年住我大弟弟那里摔伤后,可能有轻微的脑震荡,这两年才没干家务活,但是自己生活自理是没问题的。
母亲活到***岁。说养生,说营养,说运动,这些在我母亲身上体现不出。唯一解释通的,就是遗传基因。
记得小时候,每年冬天家里腌两大坛子咸菜,一家四口咸菜伴饭(父亲不在家吃)。那时没有冰箱,别说隔夜菜,隔夜饭,有时放上好几天,菜和饭起毛起涟了,母亲舍不得浪费的。我们姐弟不吃,母亲毫不犹豫吃的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运动,60岁以后基本窝在家里,邻居喜欢和母亲叨叨,张家长李家短。偶尔和老太太们打打小***。菜场买菜就是最大运动量了。
母亲是慢性子,天塌下来也不急躁。中午吃饭的碗筷可以放到晚上去洗。一件衣服搓十来分钟。一餐饭吃上半小时。母亲五十多岁开始抽烟,店里最便宜的劣质烟,一天一包。
后2O年生活条件好了,母亲还是改变不了俭省的生活习惯。孝敬她好香烟,自己舍不得抽,最后生霉扔掉了。
基因好,性子平缓,不过度运动,这才是长寿的秘诀。
过去是人过七十古来稀,现在百岁老人不稀奇!究其原因,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衣食无忧是第一因素;
第二,社会安定,精神生活多彩,人们大多愉悦生活;
第三,人们的生活节奏随着科技发展日益劳逸结合,谋生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休闲的时间日益增多;
第四,医疗科学和设施的进步,很多常见疾病都能及时得到救治,防疫工作也有长足的发展,很多疾病都得到了有效预防(但吾认为对于普遍长寿而言,这个因素只能排在第四位);
第五,人的物质精神生活的普遍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防病养身、锻炼强体的意识大大增强(但这方面有许多误区)。
没有战争,没有大的[_a***_],没有频发的自然灾害,政治稳定是普遍长寿基础,这是勿容置疑的!!
我认为高寿的主要原因是心胸豁达、生活有规律性,其次是有较好的医疗条件。我外婆在98年去世了,终年101岁。外公家是佃农,租了地主很多的土地耕种。外婆嫁给外公后操劳了一辈子,生了七个子女养活五个,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小姑子小叔子。那时人多煮饭是女人轮着煮一人煮一年,一年吃的菜都要自己去种,就连外婆做月也要煮一大家人的饭的;听外婆说过饭煮好了一个人拿不动叫人帮忙抬起来。后来外婆的小姑子嫁人了,小叔子也结婚了就分家了。六零年外公饿死了,外婆一人拉扯着五个孩子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小舅由于个人原因没成家也是外婆致死也放心不下的牵挂),九个孙辈都是外婆一手带大。外婆的作习时间很有规律的,早上都是五点过起床煮好一大锅猪食再煮人吃的,晚上八点过就上床睡觉;在农村一天都是些现活,做着按步就班的事,八零年前都没电视(许多地方没有电),后来有电视了也看一会就睡了。在我的眼中外婆是心情平淡清心寡欲的,从没过分的要求,对子女孙辈重孙辈都是祥和的可爱可亲的,对周围的邻理都是友好相处经常帮助别人。逢年过节有亲戚来往带给外婆的糖果孙辈们都有得吃,从不吝啬,过年还给小辈发压岁钱,每个小辈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外婆九十七八岁都还为小舅煮晚饭(小舅没成家,外婆为了照顾小舅和他住一起,小舅在外面打工工作性质的原因回家晚),还洗自己的衣服,到百岁时还思路清晰,讲起过去的人和事还头头是道,哪个孙辈、重孙辈在哪里做什么都清清楚楚,当然外婆的后辈对她都是非常尊敬的;后来外婆连续摔了两跤卧床不起,不久仙逝了。外婆一生没大病,年纪大了冬天容易感冒咳嗽,一般也是在村里的小诊所开点药吃,严重了挂一下针;有一次不什么原因吐血住进了医院。外婆的一生是平淡的、无欲无求的、顺其自然的、祥和的一生。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个别老人的现象,并不代表所有的老人。
婆婆今年93岁了,她还有个妹妹,两人是双胞胎。
婆婆是心脏不太好,但是她的饮食家里嫂子做什么就吃什么,没有特别的需求,饿得快不到饭点,她就自己有零食拿零食吃。
但是她的饭量,和我们差不多,***饺子能吃20个左右,我们老家有句土话,“老人要靠饭养着”。
她的妹妹身体不好,姨每天吃饭就吃一点点,瘦的皮包骨头。
我们农村的习俗,早饭都是稀饭馍馍,中午面条多一些,每天两顿饭。
对于八九十岁老人,这样的饮食,我觉得还挺合理,易消化。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老人的营养品补品也多,虽然老人吃的少,但是吃一点蛋***类的补品,加上一部分老人锻炼身体,老人也长寿。
所以对于题主说的老人,每天一个鸡蛋,一点稀饭,正常且长寿,我个人认为,吃的少,只是胃小,每天吃一点,越吃越少胃缩小了,但是老人身体,别的器官功能都很好,所以也长寿。
#上班这件事##老人#
我父亲今年80多岁了,他的身体特别的健康,去市场买东西能把20斤大米和10多斤菜扛回家,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他的体力和耐力。
我父亲每天早上吃2个鸡蛋、一碗自己熬得山药大米粥,还要来上一个花卷或馒头。中午一般是面条配菜包子,晚上是一碗大米饭配菜,但是午饭和晚饭必须要有肉,而且是炖的软烂的肉。
我父亲的生活极其有规律,每天早上4:30分准时起床,吃完早饭后去公园唱歌,一唱就是一上午。回家买点菜吃完午饭,看会新闻就睡午觉。下午一般2点多起床,下楼去忙活楼院里的小花坛。吃完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基本呆一会8点多就睡觉,这种生活习惯从他退休以后就一直这样。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几口米粥,身体正常且长寿,是怎么回事?
一,我觉得有点不太正常,因为:
人的身体健康始终给我感觉跟饭量是成正比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身体好的标准是“吃的好,睡得香”的原因。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粥而又健康长寿,这个肯定不正常,只能说是个例。或者这个老人肯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这样我觉得难言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2942.html
上一篇
养老机构康复记录
下一篇
养老社区人员配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