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类***的基本套路就是:亲情牌+***活动+攻单,一气呵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身边缺乏子女关心,然后借此机会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老年人的财务状况,家庭状况,对老年人进行筛选,挑选有经济实力,家庭背景比较简单的受害人进行诈骗。
我曾经承办过类似的案件,整个案件中套路大多就是如此,基本不会有什么新的花样。老年人因为子女都在工作的原因,所以可以说身心上缺乏被关心,被关爱的情况下,业务员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就能轻易博得老人的信任,在建立信任以后,就会以各种方式来哄骗老人参与会销或者***活动中,借此机会再用感情牌骗取老人的财物。
此类案件触犯了《刑法》当中的***罪,借用亲情牌获得老人信任再以各种理由骗取老人的财物的行为,应当予以严惩!
受骗老人不愿被儿女认出我认为一是花了那么多的钱怕被子女们埋怨,自己也不好意思,二是被***成功根本就不想告诉子女自己花那么多钱的事实。话说刘律师本人也是老年保健品***的受害者,自己父母在家门口购买蜂胶胶囊,金额高达上万,我回来一查根本查不到任何这家生产蜂胶胶囊的公司信息,简直就是三无产品,而父母至今还在执着的吃,与其名曰保健功效,怎么说都不听。可能是平时给父母的关爱比较少,而那些推销人员对这些老人简直无微不至,比自己的亲爸亲妈还要上心,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候却是能打动老人,可是也不是犯罪的借口!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被骗?
受社会快速发展的影响,对周围新兴理财套路,保健品***等了解较少,而且老年人手里一般都会有些积蓄,想活的更长久,更健康,再加上可能平时子女们缺乏关爱,如果此时遇到那些比对自己亲爸亲妈还要好的推销人员,难免受骗上当。
老年人被骗***难
实务当中这种案件一般介于刑事和民事之间,一般这种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号,销售价格也都是厂家指导价格,虽然***取了一些“欺诈手段”或亲情路线,但是只是营销手段问题,而不涉及刑事犯罪。如果过度夸张保健品功效,或售卖一些无批文的***药劣药才可能构成***罪或销售***药、劣药罪!
其实老年人被骗无论是医疗***亦或是***保健品不单单是法律问题还是社会课题,作为老年人的子女平时多给他们些关爱,多陪他们些时间才是根治良策!
感谢邀请。我身边一个真实的案例:国内一个上了广告的直销品,把很多50、60岁的老人组群进行推销,拉下线,买产品,夸大产品功效,百病能治,因亲戚患高血压,但因为相信产品的奇效,断了降压药,最终导致脑出血,中风瘫痪。目前市场上的医疗机构良莠不齐,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招数层数不穷,花样翻新。我们可以随意发现,现在市场上的药店是开的最多的,跟***馆有的一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开药店的利润是非常可观。有些医疗机构盯紧了手头宽裕,知识更新速度慢,而且又对健康状况非常关注的群体。重点是退休老人或者是手头宽裕的老人,空巢老人尤其是重点对象。 这些老人的特点是:子女大多不在身边,缺乏对老人的关心,与老人缺乏沟通。老人的保健知识来源有限,一是靠广告了解,二是药房的活动拉动。很多广告商家夸大事实,刻意夸***品的功效,给老人***,购买药品的时候,大家都有倾向,看广告决定购买,不是牌子的就不买,疗效放其次。商家的活动也非常的频繁,每个月3个会员日,还有积分兑换,用小恩小惠让老人上当,然后专有销售人员了解老人情况,子女情况,锁定子女不在身边的,就成为重点推销对象。生活中探望、组织旅游、帮忙按摩,走一系列亲情路线,获取信任,然后推销产品,老人手里一般不缺钱,为了能够获得健康,一般是不吝啬对于健康的投入。
很多受骗的老人,也许就是空巢老人,子女常年不在家,明知受骗,但愿意相信这部分人的推销,觉得对自己非常好,感情上得到了安慰;一部分老人,怕子女埋怨自己,不愿意丢面子,也不想让子女认出。作为儿女,不要一味的责怪老人,因为自己的失职,让老人成为了他们骗子的目标,我们能做的,有条件的就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或是自己回到父母身边来;没条件的,要时刻的关心老人,了解老人的情况,让老人得到正确的保健知识,带老人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让老人准确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不再盲目接受保健品推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lbw.com/post/12141.html